欢迎光临本站,请注册为本站会员享受更多服务!       个人会员注册       企业会员注册  新农村网图文欣赏 个人会员免费注册   企业会员免费注册  个人会员登录   企业会员登录  加入收藏 
 新农村网图文欣赏

村庄查询 >>新疆 >> 吉布库镇 >>正文
吉布库镇
2012-2-9

吉布库镇简介:

    奇台县吉布库镇位于奇台县城正南32公里处,东临碧流河乡,西接东湾镇,北与108团接壤,属上山丘陵地带,全镇总面积444平方公里,3660户,13967人,耕地12.1万亩,其中河灌区8.6万亩,井灌区3.5万亩。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36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村为三级管理,7个村为两级管理,5个少数民族村。

    历史沿革:1950年3月成立4区委;1958年9月改称火箭公社党委;1970年,火箭公社所属吉布库、洞子沟、达板河、三十户、牧场大队依次改名为:天山、永胜、革命、上游大队和火箭牧场,1971年恢复原名;1981年,撤销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委会;1984年机构改革建立吉布库乡人民政府;1999年撤乡换镇为吉布库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吉布库镇依托优势,积极培育发展设施农业、制种产业、油料产业、生猪养殖、细毛羊基地、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实现工农业经济总收入1.78亿元,。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2221元,较上年增加9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9.6%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2413元,较上年增加29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9%;二、三产业及劳务人均纯收入达981元,较上年增加122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的17.5%。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较上年增加506元。到十一五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2亿元;实现种植业产值1亿元;实现畜牧业产值2.2亿元;实现二三产业及劳动力转移产值0.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45元。

    种植业进一步优化。全镇总播面积为12.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玉米、豆类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葵、蓖麻、瓜类、红花、亚麻、甜菜为主,人工饲草1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吉布库镇处于上山逆温带地区,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水土条件好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具有发展设施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共建高标准蔬菜大棚67座,保鲜库5座,主要种植反季节绿色无公害人参果、芹菜、韭菜、西红柿、黄瓜为主。2007年计划修建130座,到2010年共修建温室大棚500座。突出发展制种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作物制种作为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2007年,全镇各类作物制种计划种植1万亩,目前已与各制种企业或农民经纪人签订茼蒿、萝卜、菜心、裸仁南瓜、豌豆、豆角、豇豆、大麦等作物制种订单1.08万亩。种植作物呈现出优势作物面积增大,品种进一步优化,主栽作物主推品种改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畜牧业势头发展强劲。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推动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大养殖小区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把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动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达板河四村、涨坝村生猪养殖小区和华侨村羊育肥小区为样板,做好养殖小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的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建设,鼓励其他有条件的村组建设养殖小区,在“大户带小区、小区带周边”的基础上,形成“家家有牲畜、户户进小区”的养殖格局。二是不断推进品种改良,培育树立优质品牌。紧紧抓住自治区牲畜品种改良示范县及自治州实施优质肉羊工程项目机遇,在巩固农区黄牛、生猪改良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优质细毛羊,优质肉羊改良进程,提高品质和效益。三是加大防疫工作力度,建立动物防疫体系。始终把防疫工作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中之重,建立完整的动物体系,严格按照“一防、二控、三落实”的方针,配齐配强村级防疫员,并与养殖户建立联系蹲点制度,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耳标佩带率和建档率都达到100%,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四是推广配合饲料,大力发展育肥业。按照“长草短喂、增加总量、反季育肥、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利用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以舍饲圈养为抓手,大力推行长草短喂技术,以育肥户为基础,养殖大户为重点,重点村为依托,千家万户上总量,推动畜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全镇已确定反季节育肥村5个,新增反季节育肥大育20户,全年完成反季节育肥牛3200头,反季节育肥羊40000只。

    林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按照“巩固提高、打造精品”的要求,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狠抓植树造林工作。完成退耕还林10870亩,防护林面积达9915亩,高标准林带1236条。
党建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抓龙头,建好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委班子。按照“有思路、有能力、有落实”、“精神好、团结好、廉洁好”的一流领导班子的建设标准,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加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建立“领导干部夜读,机关干部晨读”机制,广泛开展“领导干部登台讲理论,机关干部登台讲业务”工作。建立健全党委议事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重要问题请示报告、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会议考勤制度,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管理制度,领导干部“联六帮一”制度(联系一个村、一个站所、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组、一个后进村组、一个宗教寺院、一名党员致富示范户,帮助一户贫困户)、重大问题征求党代表意见制度,形成用制度培养人约束人管理人。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抓全盘,根据班子成员专业特长,明确分工,让班子成员放手抓分管的业务和联系点的工作,落实年度党建、经济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了班子成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抓窗口,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通过制定《机关干部管理办法》、《机关干部考勤制度》、领导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机关内部的管理,建立了用制度管理人、督查考核评价人、奖勤罚懒激励人的机制。三是抓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组干部队伍。以“五个好”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支“听招呼、有威信、会服务、敢管理”的村干部队伍。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工作,充分文化主阵地的主体作用,强化村干部理论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强村组干部、党员和农牧民群众技能培训。严格按照“四培”模式和“两推一定”要求,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尤其注重加强后备干部的锻炼和使用,采取“互挂互任”的形式,推行镇村两级上下交叉挂任,进行试岗锻炼,不断提高村组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健全“村财镇管村用”的工作机制,实现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民汉合校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有一所中心校和4个教学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疫病防控、医疗救治能力明显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9480人,参合率为96%;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6%;几乎村村有广播,户户有电视;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共有6个功能齐全的村级文化室和16个组级文化室;民政事业整体效能得到发挥,社会保障工作初见成效,每年救济特困人口496人,供养54名五保户,为35户非农户发放低保金,2006年又启动了农村低保,为50人发放保障金,每年都为现役军人发放优扶费,为复转军人发放抚恤金,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民武装、爱国卫生以及妇女儿童等事业健康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180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298名65岁以上老人办理残疾证;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和谐、平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积极主动与上级对接,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农村道路、水利、农网改造等建设。目前,县镇公路、镇村道路全部硬化或砂石化,村组道路90%砂石化;2006年修建了水厂,2007年自来水改造工程将全线开工,可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争取项目资金逐步解决2大灌区渠道扩建维修;全镇建沼气池223个;修建抗震安居房110栋;95%的村组有文化阵地;农田防护林、退耕还林面积逐年增加;90%的村组完成了农网改造;完成了集镇规划和所有村组的居民点规划,50%的村进行了巷道拆湾取直,巷道铺垫了砂石并进行了绿化;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吉布库镇饮水安全项目水厂
    吉布库镇饮水安全项目水厂工程是我县今年规划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之一,该工程由蓄水池、管理站房及配套设施三部分组成。蓄水池容积为400立方米,为钢筋砼结构。管理站房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院墙400米,围栏600米,院内硬化面积400平方米,草坪绿化1700平方米,林带2000平方米。工程于今年8月22日动工建设,9月30日竣工通水,工程总投资5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万元,用户自筹4万元,供水站筹集资金14万元。工程建成后,改善了吉布库镇1万人、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条件,也为我们今后做大做强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了成功和宝贵的经验。
吉布库镇三十户村过河渡槽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68万元制作安装过河渡槽110米,修建砼板输水渠道400米。渡槽共5跨,每跨22米,为桁架钢结构,0.8×1米矩型断面,渡槽平均高度1.64米;引水渠长300米,尾水渠长100米,为梯形断面,口宽2.4米,底宽0.8米,输水流量为1.5m3/s。工程于2006年6月6日完成招标工作,6月17日开工,9月20日完工。有效解决了三十户村8000亩耕地和上万头只牲畜饮水。
           吉布库镇种植蓖麻情况
    吉布库镇戈壁村位于平原戈壁地带,现有耕地面积8500亩,人均耕地17亩,有106户,480口人,2006年人均收入预计达到6000元以上。2006年种植蓖麻2200亩,单产达220公斤,亩纯收入500元。
2003年,该村经自治区农技推广中心和昌吉州农业局引进蓖麻试种,经过4年的示范种植,目前已发展到2200亩,且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蓖麻具有抗性强,无病虫害,耐干旱,耐瘠薄,节水,全生育期用水220方,一般6月底一7月初浇第一水,同时,蓖麻生长自控能力强,管理粗放,用工少,投入成本低,纯收入高,属种植业高效经济作物之一,同时,缓解了水源不足以及与夏粮作物交叉争水的矛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发表/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