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请注册为本站会员享受更多服务!       个人会员注册       企业会员注册  新农村网图文欣赏 个人会员免费注册   企业会员免费注册  个人会员登录   企业会员登录  加入收藏 
 新农村网图文欣赏

村庄查询 >>新疆 >> 板房沟乡 >>正文
板房沟乡
2012-2-7

板房沟乡简介:

        板房沟乡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距县人民政府43千米,辖灯草沟、八家户、板房沟、七工、合胜、东湾、中梁、白杨沟8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063.7平方千米,全乡总人口14786,其中农业人口13029人。主体民族为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其中,汉族3653人,占28.04%,回族5553人,占42.62%,哈萨克族3656人,占28.06%,维吾尔族19人,占0.15%,其他民族148人,占1.14%。全乡总户数3324户,劳动力总数5929人。
       2005年,全乡完成经济总收入14139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5936万元,畜牧业总收入2945.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比2001年的6980万元增长了7249万元,增长率达105.2%;全乡三产比重由2001年74:10:16调整为2005年的68:11:19,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2005年农民人均3950元,比2001年的2200.85万元增长了1749.15元,平均每年递增350元,实现了稳步增长。
       2005年,农牧业方面积极推行“压麦、增菜、促牧、增草”战略,温室大棚蔬菜和陆地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牧区养殖业稳步增长,不断提升旅游业的规模和档次。全乡设有6个配种站、9个自然交配点,共完成黄牛改良1217头,完成去势公牛388头,现有种公牛8头。完成疫病防治牲畜8万头(只),禽流感防治3763只。
       农牧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道路建设:2004年—2005年,共改造4条共38千米的村级道路(板房沟乡—东湾村—中梁村、八家户—沙沟、板房沟村—鹰沟(阴沟)、板房沟乡—合阳渠—胜利路段)。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电网改造工程:新修各类支、斗防渗渠75.8千米。完成了照壁山水库18千米配套骨干渠道工程、完成灯草沟村三队5千米样板渠道修建、完成合胜村33公顷标准化菜田配套“U”型防渗渠道3.5公顷,完成七工村3.2千米的西干渠工程。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并建成双回路高压线,提高供电覆盖面,降低电价,减轻了农牧民负担。完成退耕还林53公顷,“三北”四期防护林20公顷,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时到位,共计投放鼠药200公顷林地。电信业发展迅速,相继在乡内建立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公司发射站、小灵通基站。全乡固定电话总装机容量增至2036门,2005年又开通了宽带业务。
       2005年,完成了照壁山水库工程、6666.66万公顷戈壁围栏保护和建设工程、牧民定居点工程、666.66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乡集镇供排水及全乡供水网改造建设前期工程;教学楼、住院楼新扩建工程、各类防渗渠道建设工程、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农电网改造工程、“牧家乐”“农家乐”旅游开发项目工程、4个村委会改建工程、乡政府办公楼及院内三化工程、乡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重点项目。中梁村、灯草沟村达到“五好”党支部标准,八家户村、板房沟村、东湾村、合胜村通过了县委组织部“五好”党支部创建验收。
       2005年,县级财政下拨给板房沟乡用于教育转移支付资金28.03万元,年内已全部划拨学校。白杨沟和灯草沟两所哈语寄宿制学校助学金做到按时发放。中梁小学、白杨沟小学教学楼及配套工程建设于2005年5月开始施工,8月底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完工后,乡政府自筹资金50万元,对新建成的中梁、白杨沟两所小学修建铁艺围墙150米,硬化道路近1000平方米,使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又筹措近20万元资金,完成了乡中心校铁艺、亮化围墙,电动大门和彩钢板门卫室工程建设;给中心校解决1.65万元资金,购置新式独臂篮球架两副;中心校购买车辆补助1万元。全乡小学适龄儿童总数1040人,未入学16人(均为哈萨克族),失能1人,入学率98.5%。(16名哈萨克族适龄儿童家住后山,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牧区实现集中办学后,学校对他们采取隔年招生的办法使其入学,不影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辍学率按“两基”要求统计仍然为“0”。)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0.9%,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7.6%,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1%,普及程度均按“两基”要求达标。2005年全乡初中毕业生199人(其中,汉语系学生156人,民语系学生43人),考入重点高中16人,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3人,考入普通中高107人,考入中专、职业学校、技校30多人。2005年,对剩余文盲继续采取包教、包会、包考试过关的办法予以扫除,没有15—24岁年龄段文盲的产生。全乡各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通过与新农大、县科委、乡农科站、兽医站、农业办等单位和部门联系协调,聘请农业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对各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了科技培训,培训率达到85%以上。2005年教师节,乡政府拿出2万元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还专门为14户住房困难教师划拨了宅基地。

[发表/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