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记者接到一位农民的电话,说他们村地下水大幅下降,水地已变成旱地。更严重的是,自来水沉淀物太多、异味重,无法饮用。
电话反映问题的村在内蒙古包头市,村名叫前营子。这是一个近郊村,出村就是城市,几个“有名”的重工业企业已经把该村紧紧围了起来,村里的天空上,高压电网交错,大片耕地撂荒。这是记者进村的第一印象。而进村后看到的情况,让记者一直无法平静下来。村头小卖部门前坐着十几位村民,交谈中发现,其中大约有一半村民腿脚行动困难。问起来才知,他们不仅腿脚有问题,有的伸出胳臂和手,展现出来的是变形、扭曲,严重的自己不能喝水吃饭。一位村民把烧开的水倒入玻璃杯中,一会儿杯底便沉淀了一层白色物体,喝了明显口感差,还有说不上来的味道。
村民们说,他们村有400多户人家,1200多口人,目前得腰腿痛病和骨病的人大约占了20%到30%。
村民们说,现在耕地人均不到1亩,因为地下水的不断下降,已经不能耕种了。据了解,该村的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抽取地下水浇地以大口井为主加上少量机井。后来国家又投入大量资金对水利设施进行过几次维修和改造,但如今因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成了回忆。
面对村里近几年得腰腿痛病的人越来越多的现实,村民们一直怀疑是水出了问题。有的村民还提出高压线电磁也有污染。他们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但始终没有回应。村民们说,种不种地对他们已经不是个大事,如果能把水化验一下,告诉他们原因,才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目前,该村村民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打工。打工对于年轻人来讲不算什么,但对于上了年纪又有病的村民来说,已经不可能,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困难。
记者还发现,村里通向外面的柏油路修得平坦顺畅。村民们说,这是政府的“一事一议”项目,是为了解决农村的实际困难而设立的。这条路是两年前修的,大约花了几百万元。虽然修路让村民们出行方便了,但他们还是不解,为什么不把修路的钱用在改善水源上?难道这不是村里当前最困难的事情吗?而让人感叹的是,“一事一议”花钱修的路,对往来沙场拉沙的重型汽车提供了行路方便。记者在村里看到,一辆辆拉沙车轰轰隆隆从村里穿过,扬起的尘土弥漫在天空。
就拿地下水下降的事来说,村民们认为,这与村南河槽大量挖沙和建起的一个工业园区有关。记者采访看到,工业园区里大部分是煤炭和化工企业,几乎都是用水大户,同时环保措施又跟不上,这是其一;挖沙也破坏了地下水的结构和流向,蔓延十几公里的挖沙现场到处是深坑,深的达到10至20米,浅的也有几米,滥采乱挖已经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结构。其次是因为挖沙越深越需要排水,好端端的地下水就这样年复一年“付诸东流”了。村里的老人回忆,十几年前,村里的地下水挖几米就出水了,而且水质非常好,连制酒厂都来拉水,而现在打200米深也没有水了。
另外,村民们对村“两委”的“不作为”也意见很大。去年7月30日,前营子村村民向包头市九原区白音席勒街道办事处递交了一份由几百名村民签名、请求罢免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茂、村主任刘欣的材料。
村民们的意见除了村务工作几乎停滞外,还有村里的财务不公开,始终是一笔糊涂账。比如一年也不开一次会、转让闲置的村学校也不同村民商量等。2007年,前营子村所在的九原区实施撤乡并镇。教育局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撤并了村小学,之后学校停用。2010年12月13日,村委会以流转的方式转让给个人,转让费120万元。村民们说,村里给当初集资建校的村民每人发了200元钱,大家才知道村委会把学校卖了,大家都不想卖学校。因为村里没有幼儿园,他们希望在原小学的地方开办一家幼儿园。
此次记者采访得知,村民的罢免意见没有被认可。去年8月底到今年3月,区里和街道办事处先后组织几次村民选举,原来的村委会主任依然连任,村里的账目查来查去,问题也越来越小。村民们对记者说,真的没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