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艺博
多年来没有人给过投机者一个明确的正本清源的历史。我们都知道有这么回事,有这么一类人,但是他们正经八百的被载入史册,我看到的书中这是第一次。我们也都知道南海泡沫和郁金香狂潮,但是却未必知道作为事件主导者的投机者,人,在里面的具体表现。又一次见到牛顿也是在这里。索罗斯曾经说过,炼金术作为自然科学失败了,但是社会科学的炼金术却有可能成功。说的正是这类人—— 投机者。从人类的几百年金融历史来看,近一百年应该是价值投资者占据上风,但是投机者从来就没有淡出过历史舞台,索罗斯和罗杰斯他们也是能够问鼎巴菲特一类的人选,人们给他们的定义也是这个词—— 投机者。
泡沫时代
从金融投机的起源来看,一切都源自于世界的泡沫化。开篇作者就写到,“ 人类天使就喜欢交换东西和预测未来” ,停顿下来细想,果然如此!这两种行为便决定了人类金融投机的本能。其实说的深刻一些,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投机。从古罗马的繁华,到郁金香狂潮…… 投机的幽灵在投机金融史的初期现身,他们是无政府主义者,不敬神明,不奉等级。他们喜欢自由,讨厌伪善的说教,憎恶限制和束缚。他们不只是贪婪,其本质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渴望自由和平等。是资本主义的狂欢节,和傻瓜的盛宴。而且随着胡同里股票买卖的开始,各种投机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仅仅是改变了形式,但是游戏不变,人性也没变。投机的模式更加不会变。于是南美采矿淘金热,运河狂热,铁路大王等等出现。在“ 一切只为更好,不然世界将完全颠倒” 口号的引领下,人们一次次上演同样的悲剧。每一次投机事件,最根本的就是大量财富的快速转移。思来想去这一时代的投机由于信息的不流畅,其最基本特征就是泡沫。用莫须有就可以投机。
镀金时代
投机金融史进入镀金时代的关键词是:欺骗,蛊惑和困扰。与以前相比,华尔街日渐成熟,投机者可以表演的舞台急速增加。做多,卖空,期货,南北战争,都成了投机的手段。伴随着殖民运动的轰轰烈烈的开展,以哥伦布为首的投机者们互相追逐着大奖。这个时期的投机者,很多在历史上都被淹没了。作者沿着南北战争的历史,找寻到了英雄的足迹。詹姆斯· 菲斯克,杰伊· 古尔德,科尼利厄斯· 范德比尔特这些镀金时代声名显赫的大投机家们,成为了众人羡慕和极度的对象。19 世纪60 年代的丹尼尔· 德鲁,被称为“ 大熊” ,高深莫测,被人称为“ 华尔街的斯芬克斯” 。还有大名鼎鼎的操盘手范德· 比尔特,我对他那种独特的对待敌人的方式所吸引。文中写道“ 有一次,比尔特给那些被判他的合伙人写了张字条:‘ 先生们,你们欺骗了我。我不会告你们,打官司太费时了。我会毁了你们。’ 他说到做到了” 。这就是投机者真正的写照,他们就像侠客,在金融王国里肆意妄为,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真心倾慕那些镀金时代在华尔街席卷了大量财富全身而退的人。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操纵股价牟利的投机者。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镀金。
信息时代
1929 以后的大时代进入了大萧条,随之而来的便是信息时代。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金钱永不眠,那么追逐金钱的人们也不敢合眼。从牛仔资本主义,政治腐败和储贷危机,以及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的神风资本主义,无一不透漏出信息时代的疯狂和标准道德的丧失。这是个buy and hold 取代I love you 成为最流行的三个词的时代,这个时代,自由经济的思想开始复活,金融衍生品开始大行其道,交易员作为投机者的代言人而崛起,米尔肯的垃圾债券投机,以及各种广场协议,操纵股市,出现了各种投机者的关系网。这种投机甚至也延伸到艺术品市场,其结局当然是另外一个大泡泡。
当一切都归于平静,人们又一次发现,苏联解体后,私有化和故事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了新世界秩序的基本要素。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经过数百年的争论后,投机似乎最终得到了认可。人们更多的开始跟风投机,在危险的金融衍生品中强帽子,大鳄们开始对冲基金的狂热。无论如何,投机者们最终从众矢之的的标靶中心逃离出来,成为了金融制度下可以被容忍的存在。
当我们回顾自己所处的新时代,面对投资还是投机的诘难时,找出《金融投机史》这本书,对照自身,从历史中发现未来,对于我们身处的各种市场,一定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帮助提高自身看待市场的思路和高度,让自己成为一个审思明辨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