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村官动态 >>村官动态 >> 村官出路 >>正文
“农村的问题,不是知识就能解决的”
2012-4-1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赵志友

  “我想趁着现在能享受优惠政策,在三年内考取公务员或考上事业编制。但我一直有压力,担心考不出去,那时不仅面子上挂不住,出路也很麻烦。” ——大学生村官张灿

  增城新塘镇,一个以盛产牛仔裤而闻名的小镇。鲜有人注意的是,这里还是广州大学生村官建设的“领先地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记者慕名来到这个工业小镇。一路上,大学毕业三年的宋俊文和吴海燕,向我讲述了他们这些年的村官生活。

  记者眼

  是“村官”而又不是“官”,是他人眼中的公务员,又没有公务员的身份,他们徘徊在“非官非农”的身份焦虑中,他们就是“大学生村官”,在制度安排下产生的一个临时身份。3年合同到期后,他们何去何从?

  当村官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来说,干村官这个活儿当是绰绰有余了吧?未必。大学生村官吴海燕和宋俊文用实际经历告诉我,这活儿要干好,可不简单,“很多问题不是知识可以解决的,得靠千锤百炼的基层经验”。

  吴海燕和宋俊文都是全国几十万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也是增城200多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前者于2008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2009年成为增城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她先后在三个村子当过村主任助理,现在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新塘镇官道村。平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妇女计生和民政方面的事务,与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样,行动上并不怎么自由,上下班要按时,外出得签名。

  与众多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一样,刚去农村的吴海燕,除了被一些优惠政策所吸引外,在事业也是有壮志情怀的:“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在农村工作,无形之中会有一种责任感,所以那时满腔热情,觉得自己可以靠平生所学在农村大干一场。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投入基层工作之后,才发现很多知识是空洞与无力的,农村的很多事儿靠我们的知识是没法解决的。”

  而宋俊文则用一个例子,道出了自己初为村官的青涩。“曾有一名投资商拿了一份合同和村里签约,老书记气定神闲,三两下就把合同翻完,然后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而且大部分是一般人听不懂的行话,而我只能一页一页地慢慢翻看,快被那些官话和套话弄晕了,根本找不到重点。”

  

  经常被“借调”,村官不驻村

  在大城市里读书,过惯了火树银花的闹市生活,还能适应单调、寂寥的乡村生活吗?在吴海燕看来,大都市里的繁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对于那些忙于生计的年轻人来说,那只是浮光掠影般的诱惑,并不能驱散内心的迷茫。更何况,在城市化和信息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和乡村在形态上的差异已越来越小。对于生活在增城乡镇的吴海燕和和宋俊文来说,除了感受不到“大都市里的交通拥堵”,几乎没什么别的“不适应”。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特别留心了这些年轻村官与村民的交往与融合,有一次经历对宋俊文的触动很大。宋俊文在新塘镇拆迁部门挂职,两年前,他所在的部门面临一个项目拆迁。刚开始,村民始终不愿和政府拆迁人员沟通,甚至拿起锄头来对抗。“村民本来对拆迁人员极度不信任,但后来听说我不一样,是个‘大学生村官’,才愿意和我们沟通”,宋俊文说,在沟通时,他当着众多村民的面,现场和几位村民一一计算拆迁补偿,这种开诚布公的新方式,获得了村民的认可。“不去农村待上两三年,在社会知识方面,你永远是个小学生。”三年的村官经历,让宋俊文自觉“长大了许多”。

  不过,这两个本该碰撞出更多火花的群体,并没有如我想象中那样有故事可挖掘。很多时候,二者的接触只是程序上的例行安排。“大学生村官不驻村”的说法早已不胫而走,时下流行的“借调制”是这一说法的重要根据。增城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会对他们工作职责实行“一岗双责”制,即在完成好所任村、社区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好所挂镇街部门的相关工作。

  而在湖南汉寿县龙阳镇护城社区当村支书助理的张灿,2010年9月走上村官岗位,一入职她就面临了长时间的借用:“我一上任就碰上了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我自然被借调到镇政府进行全镇的人口普查工作,人普工作直到2011年年初才结束。紧接着,我又被借调到龙阳镇政府办公室,真正在乡村驻扎的时间微乎其微。”张灿的被借调经历,是全国大学生村官被借调的一个缩影。2011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7%的大学生村官有被乡镇借调的经历,其中23%的人被长期借调到乡镇而不在村里工作。“一些县市与乡镇,长期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年轻好用,遇到特别事务,一般都会借调上去”,张灿这样解释“借调制”的由来。

  “一直有压力,怕考不上公务员”

  即便头顶着建设新农村的话语光环,享受着优惠政策的便利,但离开城市来到农村,仍然不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选择。这些“非主流”选择者,几年后都将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合同到期后该何去何从?

  

  为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流得动”的良性循环,中组部有关部门曾下发意见,为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谋划了5条出路: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

  截至2012年3月1日,增城200多名村官中,已有50名大学生村官离开村官岗位,其中29名考上公务员,13名考上事业单位,有6人选择另行就业,另各有1人自主创业和出国深造。

  回忆起当初选择当村官的初衷——“想为家乡人办一点事情。”当村官三年来,虽在待遇和发展方面“不给力”,吴海燕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没有特别大的成就感,也没有很大的挫败感,不仅村官,很多工作都是这样吧?”对于过去的三年,吴海燕如是总结。

  相较于其他大学生村官,宋俊文和吴海燕的“村官路”相对顺利,目前他们俩还有另一个身份——增城市政协委员和新塘镇人大代表。

  面对未来,吴海燕并不认为要一直在村里干下去,“只要有了基层的锻炼经验,到哪里都可以派上用场。”如果有竞岗、考公务员的机会,她会去争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如不出意料,今年7月份就要合同期满的宋俊文,将续签留在原有的岗位上工作,他目前已经通过竞聘,成为新塘镇政府聘任的一名团委副书记。不过,如果想要成为有编制的公务员,他同样面临着公务员统考这一考验。

  而当初抱着试试态度考上村官的张灿,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未来,谈及合同期满后的“出路”,她想趁着现在能享受优惠政策,在三年内考取公务员或考上事业编制。但她也不无忧虑地说:“心里有压力,担心考不出去,那时不仅面子上挂不住,出路也很麻烦。”

  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120万人

  鉴于当时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2008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将用5年时间招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决定将从1995年开始试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阶段。

  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部署,全国61万个行政村将有6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加上有的省、市一村两名的标准计算,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120万人。

  广州市天河区于2000年首次公开招聘了52名大学生“村官”。增城自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招聘大学生村官,目前在职大学生村官共269名。2012年年初,花都区招聘188名大学生村官,当时报名场面火爆,超过1200名大学生填了报名表。

  按照国家政策,大学生村官月薪为2000元,各地方按照当地标准发放相关补贴。广州曾下发相关通知,规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市财政将给予其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每年工作生活津贴5000元。

  

  但在身份编制上,大学生村官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境地,他们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也不是村委会成员。村官编制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具体职责也不确定,每天做着五花八门的工作,且工作量并不小。

  《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50%的大学生村官打算期满报考公务员,比例最大。另有18%选择在农村创业,13%考虑续聘做村官,还有12%“没考虑清楚”。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