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村官动态 >>村官动态 >> 励志青春 >>正文
李叔同——传奇一生 无尽奇珍
2012-3-26
 
新闻中心-中国网     
 

歌曲《送别》资料图

歌曲《送别》资料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曲《送别》传唱至今,舒缓优美的旋律、苍凉悠远的意境时时在我们耳边回荡,让尊重友谊、不负时光的君子之道,时隔百年仍余音绕梁,荡起心中的阵阵涟漪……

然而你可知,这一曲弦歌由谁作词?这作者的人生又经历了怎样的绚丽与传奇?

说出他的名字也许你并不陌生--李叔同。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超脱凡俗的称号--弘一法师

如今,当我们吟唱《送别》,重温这位大家的传奇命运,他的人格也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开来……

涉猎西洋艺术的留学志士

在110年前那个古老的中国,甲午战败极大刺激了清末朝野,本是弹丸之地的日本依靠明治维新走上划分世界格局的前台,而其国内的文化艺术也以西化的面貌日渐引起人们关注。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遣13名中国学生东渡日本留学,随之带动起“留日热潮”。1905年,正是在这热潮的顶峰,25岁的李叔同来到了日本。

初到日本,李叔同目之所及尽是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羡慕之余,他也开始了对西洋艺术的全面研攻。后来他还在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从黑田清辉等画家学习,又入音乐学校研究乐学与作曲,业余还研究戏剧。

短短几个月之后,李叔同就有了丰厚的收获。1905年12月,他在《醒狮》杂志第3号上撰文:“语言者无形之图画,图画者无声之语言。”认为图画关系于德育、智育、体育,其功效不可小视。与此同时,他对西洋美术已有相当理解,对日本西洋画的发展情况也大体掌握,并能做出一定的评价。尽管这与李叔同早年扎实的艺术功底和领悟能力分不开,但也可以看出,几乎从抵日开始,他就进入了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

在东京美术学校,李叔同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受到了日本各阶层的关注。日本《国民新闻》记者曾到访这位“清国留学生”的画室,只见四壁悬挂黑田、中村等人的画作和他本人的油画稿,笔致潇洒,令人赞赏。这段时间,他刻苦学习,勤奋创作,创作了大量油画、水彩画、国画和版画,作品获得了当时日本美术界的高度评价。

李叔同英文也学得很好,到日本后更是研读了大量文艺书。据他的学生丰子恺回忆,李叔同曾细读原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对西洋戏剧倾心已久。1906年,他与曾孝谷等人创办“春柳社”,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目的,建立了演艺部。于是,春柳社的成立标志了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发端,成为中国人编演话剧的最初实验。

在这个团体先后演出的《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剧目中,李叔同均担任主角,一时声誉鹊起。初演《茶花女》时,他为了串演女角,不惜将小胡子剃去,还花重金做了好几身女西装,十分认真。

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一直是他人生诸多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幕,他的一场客串也成就了中国话剧的发展。

散发着人格魅力的艺术教师

李叔同的教育生涯早在1903年即已开始,当时他从南阳公学退学,到约翰书院担任教职。但他任教并取得卓越的成就还是自1913年开始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从事艺术教育。在那里,他有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和充裕的时间保证,而那整整六年的时光也让李叔同成为了一名开风气之先、桃李满天下的艺术教育家。

此前,通过在日本学习美术,李叔同确立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美术教育观念。而纵观他的艺术教育经历,可以发现其特点正是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富有探索精神。

李叔同先是改变了原有的重在临摹的教学方式,力主写生。为了让学生全面学习系统、先进的绘画艺术,他在课堂上大胆引入人体写生素描。这在当时的中国可是破天荒的事。此外,他还开设了野外写生课,组织学生在西湖、运河一带写生,同时又开设素描、水彩、木刻等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师李叔同也是一个万事认真的人,做一样像一样。常常上课铃未响,他就已端坐在讲台上,“恭候”学生,因此学生们上图画、音乐课绝不敢迟到。他讲课极其认真,上一小时课,常以数倍的时间去准备。凡是本课必须在黑板上写出的内容,他都会预先写好。黑板是特质的双层黑板,他会用完一块,推开后再用第二块。上课时他常常看表,精确地依照所备教案进行讲授,一分一秒也不浪费。

然而,如此严谨的李叔同,面对问题学生却始终注意以尊重为前提。学生犯了过失,他并不当即批评,谈到问题也总是态度严厉而话语温和。

曾有一个叫李鸿梁的学生家境十分困难,李叔同时常给予他帮助,自备的绘画用品也常慷慨地让他随意使用。一次,李鸿梁在图画教室上素描课,为看得仔细,走到石膏模型前,挡住了正在为同学改画的李老师视线,李老师请他让开。这原本的寻常小事,让李鸿梁心中颇为不快,在返回自己位置后,故意敲击画板,以示不满。李叔同当时未说什么,下课后将李鸿梁约到自己的房间,对他说:“你上午有点不舒服吗?以后如有不适,可以请假。”所言不多,点到为止,其教育、警示作用令李鸿梁终生难忘。

李叔同的学生、也是中国美学界奠基人之一的吴梦非曾回忆,弘一法师的诲人,少说话,主行“不言之教”,凡受了他的教诲的人,大概都可以感到。

事实也是如此,李叔同一生学生众多,各色各样的都有,但没有一个学生不是对他无比崇敬的,究其原因,皆离不开他对理想事业始终如一的执着,且具有一种清高至洁、温柔敦厚的高尚人格。

1916年,李叔同从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为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耶稣都曾断过食,并且还列举实行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他那时正患神经衰弱症,即决心试验一下。到了第二年11月,他便到虎跑定慧寺去实行,试验断食三个星期,其间照常看书写字,并将断食情况逐日写上日记。他在虎跑体验了寺院清净的生活,也对寺院的生活心生羡慕。

1918年7月1日清晨,浙江一师平静的校园里起了一阵骚动,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哄传着:“李叔同先生真的做和尚去了。”此前,李叔同已在平静的生活中提前结束课程,进行考试,辞去教职,将平生所作油画、所刻所藏印章以及衣服书籍送给了相关学校和友人学生。8月19日,李叔同正式剃度出家,取号弘一。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满足,不在于现实功业的建立,而在于理想人格的完成--对于此时的李叔同来说,超越世俗眼光,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以一个践行家的方式体验纯粹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为他至高无上的追求。

而原就做事必做得认真彻底的弘一法师,入佛后的他只可能更加认真自律。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他的其余进修极尽博览广纳,这也成就了他在佛学上的后世贡献。

弘一法师选择了佛教宗派中最重修持的律宗加以研修,并且不畏艰难,穷尽二十余年,身体力行予以实践。生活中的他摒绝尘务,布衣草履,过着行云流水的生活。无论什么场合,都坚持过午不食,一天只吃早晨和中午两顿饭,而午饭必须在正午12点以前,从无违背。学律者寒不逾三衣,弘一也严格遵守,即便寒冬亦如此。晚年他住在闽南,冬天虽然温暖,但手上还是经常有冻疮。他云游到哪里,都是从简就陋。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林子青居士曾说过,“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而弘一法师的所习所行,也无一不尊崇着自己的人生准则--他曾说过,做人最要紧的是:“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言行如一,醒梦如一,乃至生死如一。” 

在1933年的一次演讲中,弘一法师总结自己无事年来修省改过的经验,即一学--多读佛书儒书,了解善恶之别和改过之法;二省--一言一行,时常省察,每日录写,改其恶者;三改--改过为光明磊落之事。

丰子恺先生曾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中写道:“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同样有此评价的还有大师的至交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如今,这样无所不能的人已经随着那个时代飘然远去,然而,他由极致绚丽而归于平淡的一生,如空谷足音,已在后世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绝响。大师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大师的精神也将永远砥砺前行中的芸芸众生。(记者 吕夏池)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