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翟书记,村里准备怎么帮村民增收?”“我们计划将村里的500多亩土地流转给苗木种植企业,这样村民既可赚得土地流转钱,平时又可以去苗木企业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另外,村里的‘小农水’工程今年4月能竣工,将彻底解决困扰村里的盐碱地浇地难问题,这就为发展现代农业铺平了路,现代农业发展起来以后,村民的‘钱袋子’也会鼓起来。”
“村内道路坑洼不平,今年村里有改善计划没有?”“我们打算通过政府拨一点、企业捐一点、村里出一点的模式筹集资金,硬化村内道路,然后再整修排水系统,彻底解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
一个个尖锐直接的问题,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答复,这是不久前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楼子村的党员会议暨村民代表会上的场景。当时的会上,“第一书记”翟强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回答村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短短2个小时的会议,令这个仅有农户110户的小村庄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开了这次会,我感受到压力,也增强了动力。村民的眼睛都盯着我们,真正干些事,跟村民才能有话说;不干事,心里真是很惭愧。”刚刚到村任职半个多月的“第一书记”翟强感慨道。
山东省昌邑市今年从市直部门单位选派60名优秀干部到基础差、矛盾多、困难大的村庄任职“第一书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第一书记”是“背包袱”上阵、“带作业”到村,市里下达了硬化村内道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修缮村级活动场所等硬性指标,并实行公开承诺和定期考核制度,让“第一书记”真正“接地气”,为农村发展合力“聚心气”。
据了解,在短短20天里,该市60名“第一书记”就深入到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心连心”交流320余次,“把脉”制约村庄发展和百姓致富的“症结”难题112个,下一步将“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