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农村风俗 >>农村风俗 >> 优秀乡镇 >>正文
优秀乡镇医生先进事迹
2012-3-29

来自:网络

        粮食产量是上去了,但没有集体经济永远改变不了贫困面貌,冯家新开始琢磨致富的门道。办工厂吧,不仅没资金,而且缺技术;搞运输吧,除了车辆太少以外,还揽不到活儿。村子穷,老百姓都是挣起赔不起,哪怕来钱慢点儿,但一定要稳妥,不能砸了锅。经过反复掂量,冯家新决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大家织手套,这生意虽然不大,但是见效很快,先让老百姓手里不缺零花钱再说。在解决好眼前问题的同时,再发动群众利用村里的闲散土地大面积植树造林,给农民群众建起一个绿色银行,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当然,还必须建立一个大型苗木基地,自己动手繁殖良种树苗,除了满足全村需要以外,还可以现刨现卖,当年就能变成现钱,让许本营村的集体经济迅速运转起来。

  冯家新一次又一次地给群众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种下树就好比把零碎钱存进了银行,比养猪养鸡还强,既不用花钱买饲料,又不用天天喂养,白天黑夜它都在不停地生长,不停地创造财富。村里的房前屋后,地边地头,路边渠边,墓圪堆圆圈儿,都是栽树的好地方。他还实行了 “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管理办法。树木成材后 “三七分成”,队上得三成,群众得七成,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生动活泼的宣传发动和灵活实用的政策调动,就像一把火点燃起老百姓的激情,全村人一鼓作气栽了4万多棵各种树木,大人小孩儿平均每人植树40棵以上,许本营村里到处浓阴蔽日,林茂粮丰。7年过后,经林业部门的专家测算,这些树木已经积蓄木材1 万多立方米,估价在400万元以上。

  村里的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积蓄以后,冯家新就开始兴办公益事业,他决定先从改建学校入手。村里的小学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冬天刺骨的寒风从房顶上向下灌,夏天雨水冲击着墙皮往教室里流,遇到电闪雷鸣,吓得孩子们直发抖。冯家新组织村里投资兴建了峪河镇第一座村小学教学楼,那些庄户人家的孩子终于走进了明亮宽敞的大教室,从此不再为刮风下雨发愁。接着,他又在全镇头一个给农民群众通上自来水,让家家户户和城里人一样方便省心。村里有几个五保户老人,饮食起居十分困难。冯家新又在全镇率先修建了敬老院,队上负担老人们的一切费用,并安排专人照顾他们。每到中秋节,冯家新就给老人们送去月饼。大年三十晚上,他总是先到敬老院同老人们一起吃完饺子,再回去和家人团圆,一直坚持了10多年。

   1991年5月20日,34岁的冯家新被破格选聘为国家干部。这不仅因为他的工作出色,而且因为他和百泉农专联合试验的《作物平衡施肥法的研制和应用》、 《豫北棉花高产优质教学模式及电子模拟的研究》,双双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我长在农村生在农村,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我又是学农我又爱农,所以,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永远不会忘记农村、农民。”写完日记,他还无法入睡,一个人向村外走去。面对过去亲手栽下的一行行白杨、泡桐,面对曾经洒落过无数热汗的这片土地,冯家新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不能忘记我的父老乡亲,不能忘记我的兄弟姊妹。尽管他离村到乡镇工作十六七年了,还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几年来修路、架桥、打井,支持家乡建设,受到了家乡父老的好评。他说: “我不能忘本,我不能忘根。”

  他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他用党的阳光去温暖农民的心

  冯家新是一个村支书出身的乡党委书记。他来自农民,熟悉农民,热爱农民,对农民群众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深厚感情。不管走到哪里,他都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用满腔热忱去播撒党的阳光,用党的阳光去温暖农村的每一个普通群众。

  冯家新直到今天都没有忘记父亲的叮咛: “咱可是穷苦人出身,要尽心给老百姓办点事,光做好事,不能作恶。”十几年来,他当乡里的农办主任也好,当副乡长也好,当了镇长、书记也好成为副处级也好,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尽量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他认为给老百姓办事是自己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干部的本分。冯家新对“父母官”这样的称呼十分反感,他经常这样提醒自己:不要忘本,不要忘了人民群众,不要忘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