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出去了。”重庆晚报记者没有看到李素华老人,却遇到了两名中年男女。女的叫范碧荣,是老人的女儿,正在打扫屋子,男的是范碧荣的丈夫,正在门外换锁。
“我们前天下午走时,妈妈还在家里,”范碧荣说,如果不看报纸,完全不知道短短几小时后,母亲就走丢在沙坪坝电力小区被好心人发现。
“感谢记者和民警,又把我妈妈送回来。”两年前,老人患过脑梗阻,从那时开始,走远了就找不到路,渝中区大坪、高新区石桥铺、渝北人和她都去过,在沙坪坝走丢次数最多。“我们有好几个民警都送过她了。”渝碚路派出所民警称。
子女孝顺但她坚持独住
范家一共有兄弟姐妹三人,大哥在陈家桥一家火锅馆打工,范碧荣排行第二,住在高新区,还有个妹妹在服刑。“他儿子每天都来给她煮饭,”家住新民坡14号的陈女士在这里住了6年,“李婆婆不愿走,要住这里。”老人回来就关在家里,但子女每天都要来,孝顺得很。
范碧荣说,她最操心的就是母亲。母亲四十年前离了婚,几次接她到自己家里住,可都因不习惯,闹着要回家。
“我要守着我的老屋子。”说话间,李素华老人又提了一大包刚捡的垃圾回来。她说,她喜欢捡废旧瓶子,“可以挣点钱,能省一点是一点,现在好手好脚的。”老人说,那些干净的小区,不能捡瓶子,住不惯。
事实上几年前,范碧荣为母亲办了养老保险,现在每月能领到将近一千元生活费,这些生活费原本足够用了。“我跟收废旧品的老板打过招呼,叫他们不要收我妈的东西。但每次发现她捡了瓶子,只好帮她拿去卖。”
放身上的联系卡常弄丢
老人住的房子,楼顶有个阳台,风景很好。但每次回家,她起码要爬半小时楼梯,才能走到。周围许多人都搬走了,零散住着些邻居。
“我又给妈妈做了一个联系卡。”范碧荣拿着一张硬质纸壳,上面写着母亲姓名、住址,以及电话号码。“妈妈有时连自己钱放哪儿都记不得,联系卡也是做了丢,丢了再做。”
兄妹俩还拜托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有事及时给他们打电话。“你看嘛,天天来看她,都要走丢。”范碧荣很担心,眼眶有些泛红。“只有给她身上多放几张联系卡,让她这张弄丢了,还有那张。”
说话间,范碧荣丈夫一直在安装新门锁。“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来换锁。”邻居陈婆婆说,李素华老人不会开门,经常把门锁弄坏,这把锁是七天以来第二次换了,“每月都要换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