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和谐村庄 >>和谐村庄 >> 孝子贤媳 >>正文
百乡千村“孝星”闪耀
2013-2-5 甘肃日报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如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这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基层海选”,村、乡、县、市层层推荐、投票、公示,身边人选身边人,3640多名远近闻名的“孝子”荣列明星榜;

  这是一节生动鲜活的孝道“课堂”,展播孝子事迹,约谈不孝子女,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11万多人参与其中;

  63岁的农民石志强,28年里为7位老人养老送终,演绎了一场感人的孝心接力赛,荣登“孝星”之首;

  百乡千村,因为连续半年的组织、发动和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扑面而来……

  这就是平凉市组织开展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

  百善孝为先。如今的农村,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可不赡养老人、不孝敬老人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平凉市决定开展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从孝道这个最传统、最基本的家庭美德切入,倡导树立了和谐文明、向善向上的新风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中国文明网对此次活动给予了极大关注,2012年9月该活动还作为甘肃省首届公民思想道德论坛创新案例,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和展览。

  2012年初冬时节 ,记者来到平凉,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探访。

  窑洞、老人和狗

  2012年2月,平凉春寒料峭,早春的风儿吹醒了树上的枝丫。数万名干部积极响应省委双联号召,走进乡村农舍,走上田间地头。

  在联村联户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引起了平凉市主要领导注意:在很多农村,有的老人有儿有女,却无人赡养;一些老人不是贫困户,生活却十分贫寒;还有的老人年近古稀,还要带着孙子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缘何这般清苦?此后,这一特殊现象成为平凉市双联行动关注的重点。

  从基层传来的信息表明:老年人晚年无人赡养、受虐的事并非个例,尤其在一些农村,这样的事很常见。

  “在一些地方,儿女住着敞亮的新房,而老人却住在破旧的窑洞内,只有一条狗或几只鸡陪伴,这些景象,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参与双联行动的平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柴念威说。

  现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升,而敬老孝老这一传统风气为何越来越淡?怎样才能扭转这种不正之风?让敬老孝老成为农村和谐社会最动人的音符?

  2012年3月中旬,由平凉市文明办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老龄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拉开大幕。

  根据评选程序,全市六县一区、102个乡镇、1457个村,要根据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四个级别,依次评选出各级孝子。为了避免活动一阵风,市上提出基层为主、层层表彰、永久公示、逐级评选的导向,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我选樊菊社”

  2012年3月底的一天,泾川县党原乡高寨村正在进行一次庄严的投票。

  此前,高寨村根据村民推荐、自荐,选出了村级“十大孝子”。这天,高寨村要从“十大孝子”中选出3名事迹突出者,参选全乡的“十大孝子”。

  “我选樊菊社!”“我也选樊菊社!”46岁的樊菊社是高寨村四社村民,在村级“十大孝子”评选中,她被数十名村民联名推荐。1994年,樊菊社的丈夫高存郎外出打工后突然失踪,留下3个年幼的女儿和年近古稀的公公。18年来,樊菊社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残缺的家庭。其间,有不少人劝樊菊社带女儿改嫁,但她选择了坚守,一边拉扯3个女儿,一边照顾年迈的公公。四年前,82岁的公公突然瘫痪,卧床不起,樊菊社更是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2012年9月,樊菊社被党原乡评为“十大孝子”;10月,她被评为泾川县“十大孝子”;12月,她又参加了平凉市“十大孝子”的评选。

  汝艳梅,平凉市菜根香酒楼经理,在市级“十大孝子”的评选中,她在网络上给素不相识的樊菊社投了一票,“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汝艳梅还动员家人、朋友给樊菊社投票。

  最终,樊菊社得到了18518票,以第二名的成绩,获选平凉市“十大孝子”。

  “这是一场真正的‘基层海选’,村、乡、县、市,层层评选,这些‘孝星’都是实打实选出来的。”崆峒区崆峒镇党委副书记赵勇说。

  群众参与人数多、热情高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村、乡镇两级的评选首先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县乡人大代表和村组干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打分、投票,然后对候选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再由评选委员会举手表决,而到了县(区)、市两级,竞争就更白热化了。”柴念威称,县(区)及市级“十大孝子”的评选,除了评委会成员的投票外,报纸及网络媒体的投票也被计入其中,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透明度。

  据统计,短短几个月的评选,平凉市累计评选出各级“孝星”3640人,约11.4万人参与了投票。

  “以往类似的评选活动,参与人数最多两三千人。”柴念威称,此次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关注度之高均创该市历次评选活动之最。

  “孝星”的力量

  在评选中,各县(区)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大张旗鼓地公示、宣传、表彰奖励孝子和他们的先进事迹。各级评委会还举办专场颁奖晚会,对评选出的“十大孝子”,每人拍摄一条事迹短片,在电视台连续播放,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2年12月12日,记者在高寨村村委会院子里看到,一块“十大孝子”的公示牌上,樊菊社的名字排在第一个。村口有一块巨型电子显示屏,上面不间断地滚动播放着村级“十大孝子”的事迹。

  “根据市上的要求,各级‘十大孝子’都要永久公示,让更多的人向‘孝星’学习。”村支书朱正喜说,原来,村上的一些老人经常向他反映儿女不给饭吃、脸色不好看等现象,今年“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之后,很少再有人找他反映。

  “‘孝星’的力量是无穷的,暖暖的感动中,很多人心中最原始的孝道美德被唤醒。”柴念威说,如今,村头巷尾,敬老孝老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泾川县坷老村,一位村民悄悄地将在窑洞中独居多年的父亲接到了自己的新房里;庄浪县通化乡赵村,一位因琐事与岳父积怨多年的村民,主动带着妻子回娘家看看;在很多地方,大办丧事、铺张浪费的陋习少了,“厚养薄葬”成了新风尚……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一样的榜样,不一样的感动。”庄浪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李江胜说,评选活动后,他不止一次地听到人们对此次活动的高度评价。

  “这样的活动要年年搞。”平凉老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秀峰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需要经常提倡,更需传承、发扬。

  2012年12月10日,一场名为“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的活动在崆峒区举行。主讲人是来自崆峒镇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张晓,精彩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

  柴念威说,这是“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的延续。今后,他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孝道文化,树立社会新风。

  “平凉市的这种做法值得提倡,这样的活动政府易组织,群众易接受,社会效果好,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传承。” 平凉籍人士张向国是深圳一家管理咨询机构的执行董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此次“孝星”评选活动。他认为,此举能触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善良,唤醒人们对孝道美德的重新认识。

 

 

这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基层海选”,村、乡、县、市层层推荐、投票、公示,身边人选身边人,3640多名远近闻名的“孝子”荣列明星榜;

  这是一节生动鲜活的孝道“课堂”,展播孝子事迹,约谈不孝子女,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11万多人参与其中;

  63岁的农民石志强,28年里为7位老人养老送终,演绎了一场感人的孝心接力赛,荣登“孝星”之首;

  百乡千村,因为连续半年的组织、发动和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扑面而来……

  这就是平凉市组织开展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

  百善孝为先。如今的农村,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可不赡养老人、不孝敬老人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平凉市决定开展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从孝道这个最传统、最基本的家庭美德切入,倡导树立了和谐文明、向善向上的新风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中国文明网对此次活动给予了极大关注,2012年9月该活动还作为甘肃省首届公民思想道德论坛创新案例,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和展览。

  2012年初冬时节 ,记者来到平凉,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探访。

  窑洞、老人和狗

  2012年2月,平凉春寒料峭,早春的风儿吹醒了树上的枝丫。数万名干部积极响应省委双联号召,走进乡村农舍,走上田间地头。

  在联村联户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引起了平凉市主要领导注意:在很多农村,有的老人有儿有女,却无人赡养;一些老人不是贫困户,生活却十分贫寒;还有的老人年近古稀,还要带着孙子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缘何这般清苦?此后,这一特殊现象成为平凉市双联行动关注的重点。

  从基层传来的信息表明:老年人晚年无人赡养、受虐的事并非个例,尤其在一些农村,这样的事很常见。

  “在一些地方,儿女住着敞亮的新房,而老人却住在破旧的窑洞内,只有一条狗或几只鸡陪伴,这些景象,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参与双联行动的平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柴念威说。

  现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升,而敬老孝老这一传统风气为何越来越淡?怎样才能扭转这种不正之风?让敬老孝老成为农村和谐社会最动人的音符?

  2012年3月中旬,由平凉市文明办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老龄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拉开大幕。

  根据评选程序,全市六县一区、102个乡镇、1457个村,要根据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四个级别,依次评选出各级孝子。为了避免活动一阵风,市上提出基层为主、层层表彰、永久公示、逐级评选的导向,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我选樊菊社”

  2012年3月底的一天,泾川县党原乡高寨村正在进行一次庄严的投票。

  此前,高寨村根据村民推荐、自荐,选出了村级“十大孝子”。这天,高寨村要从“十大孝子”中选出3名事迹突出者,参选全乡的“十大孝子”。

  “我选樊菊社!”“我也选樊菊社!”46岁的樊菊社是高寨村四社村民,在村级“十大孝子”评选中,她被数十名村民联名推荐。1994年,樊菊社的丈夫高存郎外出打工后突然失踪,留下3个年幼的女儿和年近古稀的公公。18年来,樊菊社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残缺的家庭。其间,有不少人劝樊菊社带女儿改嫁,但她选择了坚守,一边拉扯3个女儿,一边照顾年迈的公公。四年前,82岁的公公突然瘫痪,卧床不起,樊菊社更是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2012年9月,樊菊社被党原乡评为“十大孝子”;10月,她被评为泾川县“十大孝子”;12月,她又参加了平凉市“十大孝子”的评选。

  汝艳梅,平凉市菜根香酒楼经理,在市级“十大孝子”的评选中,她在网络上给素不相识的樊菊社投了一票,“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汝艳梅还动员家人、朋友给樊菊社投票。

  最终,樊菊社得到了18518票,以第二名的成绩,获选平凉市“十大孝子”。

  “这是一场真正的‘基层海选’,村、乡、县、市,层层评选,这些‘孝星’都是实打实选出来的。”崆峒区崆峒镇党委副书记赵勇说。

  群众参与人数多、热情高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村、乡镇两级的评选首先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县乡人大代表和村组干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打分、投票,然后对候选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再由评选委员会举手表决,而到了县(区)、市两级,竞争就更白热化了。”柴念威称,县(区)及市级“十大孝子”的评选,除了评委会成员的投票外,报纸及网络媒体的投票也被计入其中,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透明度。

  据统计,短短几个月的评选,平凉市累计评选出各级“孝星”3640人,约11.4万人参与了投票。

  “以往类似的评选活动,参与人数最多两三千人。”柴念威称,此次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关注度之高均创该市历次评选活动之最。

  “孝星”的力量

  在评选中,各县(区)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大张旗鼓地公示、宣传、表彰奖励孝子和他们的先进事迹。各级评委会还举办专场颁奖晚会,对评选出的“十大孝子”,每人拍摄一条事迹短片,在电视台连续播放,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2年12月12日,记者在高寨村村委会院子里看到,一块“十大孝子”的公示牌上,樊菊社的名字排在第一个。村口有一块巨型电子显示屏,上面不间断地滚动播放着村级“十大孝子”的事迹。

  “根据市上的要求,各级‘十大孝子’都要永久公示,让更多的人向‘孝星’学习。”村支书朱正喜说,原来,村上的一些老人经常向他反映儿女不给饭吃、脸色不好看等现象,今年“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之后,很少再有人找他反映。

  “‘孝星’的力量是无穷的,暖暖的感动中,很多人心中最原始的孝道美德被唤醒。”柴念威说,如今,村头巷尾,敬老孝老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泾川县坷老村,一位村民悄悄地将在窑洞中独居多年的父亲接到了自己的新房里;庄浪县通化乡赵村,一位因琐事与岳父积怨多年的村民,主动带着妻子回娘家看看;在很多地方,大办丧事、铺张浪费的陋习少了,“厚养薄葬”成了新风尚……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一样的榜样,不一样的感动。”庄浪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李江胜说,评选活动后,他不止一次地听到人们对此次活动的高度评价。

  “这样的活动要年年搞。”平凉老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秀峰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需要经常提倡,更需传承、发扬。

  2012年12月10日,一场名为“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的活动在崆峒区举行。主讲人是来自崆峒镇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张晓,精彩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

  柴念威说,这是“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的延续。今后,他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孝道文化,树立社会新风。

  “平凉市的这种做法值得提倡,这样的活动政府易组织,群众易接受,社会效果好,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传承。” 平凉籍人士张向国是深圳一家管理咨询机构的执行董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此次“孝星”评选活动。他认为,此举能触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善良,唤醒人们对孝道美德的重新认识。

 

这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基层海选”,村、乡、县、市层层推荐、投票、公示,身边人选身边人,3640多名远近闻名的“孝子”荣列明星榜;

  这是一节生动鲜活的孝道“课堂”,展播孝子事迹,约谈不孝子女,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11万多人参与其中;

  63岁的农民石志强,28年里为7位老人养老送终,演绎了一场感人的孝心接力赛,荣登“孝星”之首;

  百乡千村,因为连续半年的组织、发动和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扑面而来……

  这就是平凉市组织开展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

  百善孝为先。如今的农村,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可不赡养老人、不孝敬老人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平凉市决定开展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从孝道这个最传统、最基本的家庭美德切入,倡导树立了和谐文明、向善向上的新风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中国文明网对此次活动给予了极大关注,2012年9月该活动还作为甘肃省首届公民思想道德论坛创新案例,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和展览。

  2012年初冬时节 ,记者来到平凉,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探访。

  窑洞、老人和狗

  2012年2月,平凉春寒料峭,早春的风儿吹醒了树上的枝丫。数万名干部积极响应省委双联号召,走进乡村农舍,走上田间地头。

  在联村联户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引起了平凉市主要领导注意:在很多农村,有的老人有儿有女,却无人赡养;一些老人不是贫困户,生活却十分贫寒;还有的老人年近古稀,还要带着孙子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缘何这般清苦?此后,这一特殊现象成为平凉市双联行动关注的重点。

  从基层传来的信息表明:老年人晚年无人赡养、受虐的事并非个例,尤其在一些农村,这样的事很常见。

  “在一些地方,儿女住着敞亮的新房,而老人却住在破旧的窑洞内,只有一条狗或几只鸡陪伴,这些景象,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参与双联行动的平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柴念威说。

  现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升,而敬老孝老这一传统风气为何越来越淡?怎样才能扭转这种不正之风?让敬老孝老成为农村和谐社会最动人的音符?

  2012年3月中旬,由平凉市文明办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老龄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拉开大幕。

  根据评选程序,全市六县一区、102个乡镇、1457个村,要根据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四个级别,依次评选出各级孝子。为了避免活动一阵风,市上提出基层为主、层层表彰、永久公示、逐级评选的导向,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我选樊菊社”

  2012年3月底的一天,泾川县党原乡高寨村正在进行一次庄严的投票。

  此前,高寨村根据村民推荐、自荐,选出了村级“十大孝子”。这天,高寨村要从“十大孝子”中选出3名事迹突出者,参选全乡的“十大孝子”。

  “我选樊菊社!”“我也选樊菊社!”46岁的樊菊社是高寨村四社村民,在村级“十大孝子”评选中,她被数十名村民联名推荐。1994年,樊菊社的丈夫高存郎外出打工后突然失踪,留下3个年幼的女儿和年近古稀的公公。18年来,樊菊社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残缺的家庭。其间,有不少人劝樊菊社带女儿改嫁,但她选择了坚守,一边拉扯3个女儿,一边照顾年迈的公公。四年前,82岁的公公突然瘫痪,卧床不起,樊菊社更是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2012年9月,樊菊社被党原乡评为“十大孝子”;10月,她被评为泾川县“十大孝子”;12月,她又参加了平凉市“十大孝子”的评选。

  汝艳梅,平凉市菜根香酒楼经理,在市级“十大孝子”的评选中,她在网络上给素不相识的樊菊社投了一票,“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汝艳梅还动员家人、朋友给樊菊社投票。

  最终,樊菊社得到了18518票,以第二名的成绩,获选平凉市“十大孝子”。

  “这是一场真正的‘基层海选’,村、乡、县、市,层层评选,这些‘孝星’都是实打实选出来的。”崆峒区崆峒镇党委副书记赵勇说。

  群众参与人数多、热情高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村、乡镇两级的评选首先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县乡人大代表和村组干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打分、投票,然后对候选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再由评选委员会举手表决,而到了县(区)、市两级,竞争就更白热化了。”柴念威称,县(区)及市级“十大孝子”的评选,除了评委会成员的投票外,报纸及网络媒体的投票也被计入其中,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透明度。

  据统计,短短几个月的评选,平凉市累计评选出各级“孝星”3640人,约11.4万人参与了投票。

  “以往类似的评选活动,参与人数最多两三千人。”柴念威称,此次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关注度之高均创该市历次评选活动之最。

  “孝星”的力量

  在评选中,各县(区)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大张旗鼓地公示、宣传、表彰奖励孝子和他们的先进事迹。各级评委会还举办专场颁奖晚会,对评选出的“十大孝子”,每人拍摄一条事迹短片,在电视台连续播放,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2年12月12日,记者在高寨村村委会院子里看到,一块“十大孝子”的公示牌上,樊菊社的名字排在第一个。村口有一块巨型电子显示屏,上面不间断地滚动播放着村级“十大孝子”的事迹。

  “根据市上的要求,各级‘十大孝子’都要永久公示,让更多的人向‘孝星’学习。”村支书朱正喜说,原来,村上的一些老人经常向他反映儿女不给饭吃、脸色不好看等现象,今年“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之后,很少再有人找他反映。

  “‘孝星’的力量是无穷的,暖暖的感动中,很多人心中最原始的孝道美德被唤醒。”柴念威说,如今,村头巷尾,敬老孝老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泾川县坷老村,一位村民悄悄地将在窑洞中独居多年的父亲接到了自己的新房里;庄浪县通化乡赵村,一位因琐事与岳父积怨多年的村民,主动带着妻子回娘家看看;在很多地方,大办丧事、铺张浪费的陋习少了,“厚养薄葬”成了新风尚……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一样的榜样,不一样的感动。”庄浪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李江胜说,评选活动后,他不止一次地听到人们对此次活动的高度评价。

  “这样的活动要年年搞。”平凉老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秀峰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需要经常提倡,更需传承、发扬。

  2012年12月10日,一场名为“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的活动在崆峒区举行。主讲人是来自崆峒镇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张晓,精彩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

  柴念威说,这是“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的延续。今后,他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孝道文化,树立社会新风。

  “平凉市的这种做法值得提倡,这样的活动政府易组织,群众易接受,社会效果好,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传承。” 平凉籍人士张向国是深圳一家管理咨询机构的执行董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此次“孝星”评选活动。他认为,此举能触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善良,唤醒人们对孝道美德的重新认识。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