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农村风俗 >>农村风俗 >> 敬老尊贤 >>正文
桂林侗族敬老尊贤的风俗美德
2012-4-21

来源:华旅旅行网

     桂林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自己民族的敬老尊贤的传统。在侗家人的心目中,老年人由于年事高,是开发山鼻,建设家乡的前辈,富有农业生产技术,社会斗争经验,通晓处世做人道理,待人接物礼仪,熟悉本民族历史掌故,民间口头文学的贤能师长。因此,年轻人对老年人是尊敬爱护的。是敬老尊贤还是厌老嫉贤?是他们衡量一个年轻人道德品质优劣的尺度。

      按照侗家人的习惯,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称呼,无论家境贫富、社会地位高低,一般都不直呼其名,而是依据辈分行次和品行特长来称呼。比如,对一向热心公益和舍己为群的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通常分别称“探娃公”、“探娃杂”;对擅长建桥技术或善于创配芦笙曲调的老年男子就分别称“桑条公”、“桑伦公”;对巧织侗锦手艺超群或能创作长篇优秀民歌才华出众的老年妇女则分别叫“桑滩杂”、“桑嘎杂”。

      居家、社交均讲规矩。老少同堂,年青人须请老年人坐在明亮温暖有靠背舒适的位置,新谷成熟,年轻人要把第一碗新米饭恭恭敬敬地双手端给老年人尝新,家有肉鱼美味,好糯米酒,各户办“红白喜事”(红喜是结婚酒,白喜指老年人去世酒),酒席筵前,年轻人要先给老年人夹菜斟酒。盛夏,天气闷热,年轻人多让老年人在干爽凉快的地方就寝;隆冬,天寒地冻,年轻人晚上常用盖紧盛热水的葫芦放在老年人的盖被下烘床,有的叫小孩陪老年人睡觉暖脚。寨上有重大兴革事宜,喜庆丰收,过民族传统佳节举行集体性的议事、祭祀、娱乐的场合,总是安排老年人坐首席,即尊贵而显眼的位子,并先请老年人讲述本民族迁徙,繁衍情形,昔日侗乡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出现过哪些著名英雄人物及可歌可泣的事迹,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新建鼓楼、石板坪、风雨桥、风雨亭竣工之日,众人照例推举热心公益和舍己为群并长于建筑技术的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栽美”(类似剪彩)。年轻人在鼓楼、石板坪、风雨桥、风雨亭歇息拉话,见老年人来都不约而同地主动让座。后生晚上“走寨坐妹”(恋爱方式),若老年人一时还在场,他(她)们便先同老年人闲谈农事、家常,有的弹唱《敬老琵琶歌》、《赞老琵琶歌》,待老年人离开(老年人大都通情达理,坐一会就离去),才能转话题。年轻人与老年人交谈,要用请教口吻,切忌自夸,翘二郎腿,摇头舞手,不说低级趣味事,粗野话;有事必须经过老年人面前时,要先道声“欠礼”!年轻人在狭窄小道与老年人相遇,就立即退让外边,请老年人先通行;遇老年人过窄小木筏桥、石板桥,则先搀扶老年人过桥;逢老年人挑担或扛柴吃力,大都乐意表示“换肩”,即帮挑帮扛一段路程,有时帮挑帮扛到老年人的家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对鳏寡老人的关怀体贴。青少年人逢年过节或在自己过生日老人过生日时,作兴给老年人送一些干柴或一点糯米粑、酸草鱼、鲜瓜果之类礼品,有的帮洗衣裙补被子,也有的登屋檐翻瓦补漏……表示敬老尊贤之意。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