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的外出务工人员有近5万人。大批人员外出,造成了一个个留守家庭。不少外出务工妇女在生下小孩后,面临继续外出还是留守家庭的选择,心里很纠结。如今,当地一些致富带头人在政府相应政策的扶持下,在村里创办小工厂,使得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成为现实。
一人带动全村妇女钩花
东兰县东兰镇巴拉村是当地有名的手工钩花村,几乎全村所有妇女都会手工钩花。9月27日,记者走进村子里,看到每栋房子的房前屋后,都端坐着各个年龄段的妇女。她们面前摆放着展开的布料,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
正在钩花的26岁妇女葛丽绵告诉记者,她与丈夫此前一直在广东打工,怀孕后就回到了东兰。她说:“生下孩子后,我想我还这么年轻,要想办法做些事情贴补家用。村子里的大姐们都做手工钩花,我就去学了,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钩花,也能挣点零用钱。”其他妇女也表示,做手工钩花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干完农活闲下来的时候就做一做,一个月有几百元的收入。
巴拉村众多妇女钩花赚钱,多亏了村里一名叫韦丽兰的妇女。她说:“早年,我在广东学会手工钩花的手艺后,就回村里培训乡亲们,准备带大家一起到广东工作。可是村里的妇女大多是留守妇女,她们都觉得离开家打工就不能照顾老人、孩子,都不愿意去。”无奈之下,韦丽兰跟老板协商,从广东将活带回东兰,分发给乡亲们,做好了之后,就按件付工钱。这样,村里的妇女坐在家里就有活干。
久而久之,韦丽兰“手下”的钩花队伍越来越壮大。不仅是巴拉村,就连周边的几个乡镇乃至县城都有妇女上门向她“领活”。每年经韦丽兰手发出的工钱达百万元。
打工青年回村里办厂
东兰镇江洞村村委以前的办公室,现在是永茂电子有限公司的厂房。年轻的“80后”公司老板――26岁的韦明茂笑着说:“去年我回乡办厂没有厂房,村里为了支持我,把村委的旧办公室腾了出来,每年只收1000元的租金。”
韦明茂在2000年就到广东打工,当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工厂工资很低,很多工人都离开工厂返乡。脑子灵光的韦明茂萌生了在老家办厂,以解决劳动力成本过高问题的想法。他与公司老总沟通后,获得了老总的支持。于是,2010年9月,韦明茂投资80万元的公司在他自己的老家开业了,主要业务是加工电子元件,供货给广东的公司。
他说:“刚开始,乡亲们有点担心做了工拿不到工钱,不太敢到我厂里上班。村里的干部和我几次上门去动员,还签订劳动协议,一些乡亲才陆续来到厂里工作。到现在,我的厂里有40名工人,全部是江洞村的留守妇女。”
在厂房里,记者看到了一边聊天一边愉快工作的女工们。35岁的韦金献有两个年龄分别是9岁、13岁的孩子。以前她也和丈夫一起在广东打工,自从孩子出生后,她就再没出去过。她说:“在家带孩子那段时间,只能做些农活,收入很低,心里还一直想着把孩子带大了,就赶紧出去打工。”而如今,她在家门口就能获得1500元左右的月工资,“这个收入跟我当年在广东打工差不多,现在我基本不做农活,还能照顾孩子,在这里上班我觉得很开心”。
优惠政策扶持回乡创业
韦明茂表示,其实他的公司还可以继续扩大规模,但是缺乏流动资金,使得公司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据了解,当地政府正在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以让返乡创业的青年及留守妇女更好地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东兰县妇联、团委向回乡创业的青年及留守妇女,每人次提供金额为8万元的创业无息贷款。目前,已共计发放贷款5000余万元。同时,还开办技能培训班,组织留守妇女上课学习。税务、工商等部门也给予创业人员相应的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