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穗县果介村驻村工作组组长莫世伟
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 农民日报 》( 2013年05月30日 05 版)
本报记者 刘久锋
5月的贵州邛水大地,阳光明媚,生机盎然。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扶贫办派驻该县台烈镇果介村驻村工作组组长莫世伟,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正带领全村群众在摩托车轰鸣声中不断前行。
村里来了位“摩托干部”
2月4日,没有隆重的迎接和欢送仪式,莫世伟骑着一辆掉漆的二手摩托车来到果介村,车后绑着铺盖卷儿和一箱子的“致富经”——一大摞平时收集整理的农村工作资料和50来本农技书籍,这其中,还夹着一张果介村地图。
接到驻村通知的短短10天里,莫世伟多次向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和同事请教,请教新时期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又找来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反复研读,还把贵州省、黔东南州出台的相关文件一遍遍仔细翻阅。
“我会尽我所能,希望能为果介村的发展尽一份力,不求有功,但求不给群众添乱。”这是莫世伟在果介村组织召开第一次村党支部会议上说的朴素话语。
果介村地处偏远,道路崎岖,群众居住分散。到村后不久,莫世伟便骑着破旧摩托车,凭着刚入门的驾驶术,伴随着“轰隆隆”的引擎声,穿行在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两个月里,不知栽了多少跟头,不知粘了多少泥土,莫世伟骑着摩托车从左摇右晃到技术娴熟,他几乎走遍全村上下每一个角落和1888户村民。说起这些,果介村的老支书连声感慨:“村里来了位‘摩托干部’。”
群众盼望的希望之音
2月17日晚8点,果介村贵育组一户村民家中因电路老化失火,短短几分钟,火势迅速蔓延,当时正在村里开会的莫世伟得知后,迅速带领支书张尚华、文书李绍先等人火速赶往火灾现场。
“轰隆隆……”伴随着摩托车的轰鸣声,莫世伟从车上纵身跃下,呐喊道:“大家不要慌,快跟我来,救火要紧!”救灾中,得知屋里仍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时,莫世伟连忙找来一床浇湿的棉被,裹在身上,飞身跃入火中。几分钟后,莫世伟从火场里背出安然无恙的老人,他自己却多处受伤。
凌晨两点,火情得到控制,村民情绪也渐渐平静。因抢救及时,火灾只造成一栋房屋烧毁,火势没有大范围扩散,除莫世伟受伤外,没有造成更多人员伤亡。待一切善后工作安排妥当,莫世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现场。
3月14日晚7时左右,果介村突降冰雹,狂风暴雨夹杂着鸡蛋般大小的冰雹肆虐,降雹时间持续到深夜,冰雹和暴雨过后,气温骤降,但是此时村里绝大部分房屋的屋瓦穿孔,农户的塑料大棚完全破烂,部分路段垮塌严重。
“轰隆隆……”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莫世伟骑着摩托,带着支书张尚华、文书李绍先,迅速组织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穿梭在农户与活动室、校舍之间,对受灾群众进行安置。当晚,莫世伟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一位带着3个月幼儿的母亲,自己却在村办公室打起地铺。
灾后第二天,在对灾情认真调查后,莫世伟组织干部群众迅速成立抢修队,当起义务修缮员,对村里受损的房屋、大棚和垮塌道路进行及时修补,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筹集起部分物资,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
风雨历练之后,果介村的群众无条件信任了这位“摩托干部”。如今,莫世伟清瘦干练的身影和“轰隆隆”的摩托车轰鸣声,早已为果介群众熟悉。在村民看来,这位“摩托干部”的马达轰鸣声,是承载着村里人希望的声音。
冒雨骑行帮销土鸡蛋
果介村有一家由几名返乡农民筹资成立的绿壳鸡蛋生产合作社,今年3月,因销路不畅,造成产品严重积压,资金链断裂,合作社濒临破产。焦急的村民找到莫世伟寻求帮助。
在和村“两委”班子仔细商量后,莫世伟想起自己的“娘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带着500枚鸡蛋出发了。“轰隆隆……”莫世伟骑着他那辆破旧的摩托车驶进三穗县扶贫办的大院,找到主任任绪武。
令莫世伟没想到的是,任绪武主任不仅出主意,还主动当起买家。驻村干部推销土鸡蛋的消息在单位上下传播开来,闻讯赶来的同事和家属络绎不绝,仅仅1个小时,500枚鸡蛋便销售一空。为了能争取卖掉更多鸡蛋,莫世伟匆匆赶回果介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不仅阴雨,而且寒风肆虐。天色还未见亮,莫世伟就载着前一晚整理好的800枚鸡蛋匆匆出发了。但是,由于路面湿滑,在经过一道急下坡转弯泥潭处时,摩托车失控,莫世伟摔在泥潭中。顾不得处理小腿上的划伤,看着破碎过半的鸡蛋,莫世伟心如刀绞……
4月初,在“娘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合作社与几家大型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成功解决合作社产品销路问题,10000多枚鸡蛋也销售一空,合作社因此起死回生。在莫世伟的努力帮助下,该合作社8名社员随后还到黔东南州几家示范合作社进行参观,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村里的绿壳鸡蛋生意从此走向俏销之路。
摸清村情绘小康蓝图
4月10日,果介村村活动室外彩旗招展,鞭炮齐鸣,人头涌动。原来,果介村洞茶二组道路硬化工程竣工典礼正在这里举行。
果介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实现小康梦,成为压在果介村“两委”和莫世伟身上沉甸甸的担子。在莫世伟看来,要实现小康梦,不仅需要自身加倍努力,更需要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共同努力。
为解决果介村民多年出行“老大难”问题,莫世伟骑着他那辆破旧摩托车,奔走在村县之间四处“化缘”,积极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在莫世伟的努力下,村里筹集到120多万元资金。4月初,果介村已有2个村组完成道路硬化。今年下半年,果介将完成全村的道路硬化。
莫世伟驻村伊始,随身带来一张果介村地图。如今,这张果介村地图,早已不再只是普通行政区划图,而成为一张发展战略图。原来,莫世伟已将果介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困难户、重点户具体情况和位置用各种符号和文字标注得满满当当。这张图,已成为莫世伟梳理出的一条符合果介村情民意的科学发展蓝图。
正是因为有了这张图,莫世伟在一次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调度会上信心满怀地表示:“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果介的小康梦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再是梦。”
贵州省三穗县果介村驻村工作组组长莫世伟
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5月的贵州邛水大地,阳光明媚,生机盎然。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扶贫办派驻该县台烈镇果介村驻村工作组组长莫世伟,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正带领全村群众在摩托车轰鸣声中不断前行。
村里来了位“摩托干部”
2月4日,没有隆重的迎接和欢送仪式,莫世伟骑着一辆掉漆的二手摩托车来到果介村,车后绑着铺盖卷儿和一箱子的“致富经”——一大摞平时收集整理的农村工作资料和50来本农技书籍,这其中,还夹着一张果介村地图。
接到驻村通知的短短10天里,莫世伟多次向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领导和同事请教,请教新时期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又找来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反复研读,还把贵州省、黔东南州出台的相关文件一遍遍仔细翻阅。
“我会尽我所能,希望能为果介村的发展尽一份力,不求有功,但求不给群众添乱。”这是莫世伟在果介村组织召开第一次村党支部会议上说的朴素话语。
果介村地处偏远,道路崎岖,群众居住分散。到村后不久,莫世伟便骑着破旧摩托车,凭着刚入门的驾驶术,伴随着“轰隆隆”的引擎声,穿行在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两个月里,不知栽了多少跟头,不知粘了多少泥土,莫世伟骑着摩托车从左摇右晃到技术娴熟,他几乎走遍全村上下每一个角落和1888户村民。说起这些,果介村的老支书连声感慨:“村里来了位‘摩托干部’。”
群众盼望的希望之音
2月17日晚8点,果介村贵育组一户村民家中因电路老化失火,短短几分钟,火势迅速蔓延,当时正在村里开会的莫世伟得知后,迅速带领支书张尚华、文书李绍先等人火速赶往火灾现场。
“轰隆隆……”伴随着摩托车的轰鸣声,莫世伟从车上纵身跃下,呐喊道:“大家不要慌,快跟我来,救火要紧!”救灾中,得知屋里仍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时,莫世伟连忙找来一床浇湿的棉被,裹在身上,飞身跃入火中。几分钟后,莫世伟从火场里背出安然无恙的老人,他自己却多处受伤。
凌晨两点,火情得到控制,村民情绪也渐渐平静。因抢救及时,火灾只造成一栋房屋烧毁,火势没有大范围扩散,除莫世伟受伤外,没有造成更多人员伤亡。待一切善后工作安排妥当,莫世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现场。
3月14日晚7时左右,果介村突降冰雹,狂风暴雨夹杂着鸡蛋般大小的冰雹肆虐,降雹时间持续到深夜,冰雹和暴雨过后,气温骤降,但是此时村里绝大部分房屋的屋瓦穿孔,农户的塑料大棚完全破烂,部分路段垮塌严重。
“轰隆隆……”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莫世伟骑着摩托,带着支书张尚华、文书李绍先,迅速组织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穿梭在农户与活动室、校舍之间,对受灾群众进行安置。当晚,莫世伟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一位带着3个月幼儿的母亲,自己却在村办公室打起地铺。
灾后第二天,在对灾情认真调查后,莫世伟组织干部群众迅速成立抢修队,当起义务修缮员,对村里受损的房屋、大棚和垮塌道路进行及时修补,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筹集起部分物资,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
风雨历练之后,果介村的群众无条件信任了这位“摩托干部”。如今,莫世伟清瘦干练的身影和“轰隆隆”的摩托车轰鸣声,早已为果介群众熟悉。在村民看来,这位“摩托干部”的马达轰鸣声,是承载着村里人希望的声音。
冒雨骑行帮销土鸡蛋
果介村有一家由几名返乡农民筹资成立的绿壳鸡蛋生产合作社,今年3月,因销路不畅,造成产品严重积压,资金链断裂,合作社濒临破产。焦急的村民找到莫世伟寻求帮助。
在和村“两委”班子仔细商量后,莫世伟想起自己的“娘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带着500枚鸡蛋出发了。“轰隆隆……”莫世伟骑着他那辆破旧的摩托车驶进三穗县扶贫办的大院,找到主任任绪武。
令莫世伟没想到的是,任绪武主任不仅出主意,还主动当起买家。驻村干部推销土鸡蛋的消息在单位上下传播开来,闻讯赶来的同事和家属络绎不绝,仅仅1个小时,500枚鸡蛋便销售一空。为了能争取卖掉更多鸡蛋,莫世伟匆匆赶回果介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不仅阴雨,而且寒风肆虐。天色还未见亮,莫世伟就载着前一晚整理好的800枚鸡蛋匆匆出发了。但是,由于路面湿滑,在经过一道急下坡转弯泥潭处时,摩托车失控,莫世伟摔在泥潭中。顾不得处理小腿上的划伤,看着破碎过半的鸡蛋,莫世伟心如刀绞……
4月初,在“娘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合作社与几家大型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成功解决合作社产品销路问题,10000多枚鸡蛋也销售一空,合作社因此起死回生。在莫世伟的努力帮助下,该合作社8名社员随后还到黔东南州几家示范合作社进行参观,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村里的绿壳鸡蛋生意从此走向俏销之路。
摸清村情绘小康蓝图
4月10日,果介村村活动室外彩旗招展,鞭炮齐鸣,人头涌动。原来,果介村洞茶二组道路硬化工程竣工典礼正在这里举行。
果介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实现小康梦,成为压在果介村“两委”和莫世伟身上沉甸甸的担子。在莫世伟看来,要实现小康梦,不仅需要自身加倍努力,更需要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共同努力。
为解决果介村民多年出行“老大难”问题,莫世伟骑着他那辆破旧摩托车,奔走在村县之间四处“化缘”,积极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在莫世伟的努力下,村里筹集到120多万元资金。4月初,果介村已有2个村组完成道路硬化。今年下半年,果介将完成全村的道路硬化。
莫世伟驻村伊始,随身带来一张果介村地图。如今,这张果介村地图,早已不再只是普通行政区划图,而成为一张发展战略图。原来,莫世伟已将果介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困难户、重点户具体情况和位置用各种符号和文字标注得满满当当。这张图,已成为莫世伟梳理出的一条符合果介村情民意的科学发展蓝图。
正是因为有了这张图,莫世伟在一次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调度会上信心满怀地表示:“我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果介的小康梦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再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