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过后,许多地方的党政干部忙着下乡进村抓工作,深入田间摸实情,与农民群众共议春耕生产,讨论增收措施,促进“三农”发展,这种局面令人欣喜。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干部只有经常到基层去,不怕脏、不怕累,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长才干,而群众也喜欢这些“土里土气”的干部。
农村眼下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群众盼望着干部们下乡进村,调查研究,破解发展难题。这就要求广大干部一定要丢掉“官气”,保持“土气”,真心实意地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像亲朋好友或邻居似的和农民群众议民情话农事,必要时还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以普通老百姓的姿态出现,眼睛向下,真情待人,和群众心贴心,才能接到“地气”,干群双方才能加深理解、加强沟通,增强信任、建立感情。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准确地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虑,摸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脉搏,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
当然,“土”和“洋”也是相对的。这里提倡“土”气,绝对不是要求领导干部们作秀式地追求所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方式。提倡“土”气的目的,是要提醒干部们下乡时要转变作风,朴实无华,保持同农民群众的亲密联系,用心贴心的实际行动,实现同农民群众感情上的近距离、“零距离”接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拉得更近一些,更紧密一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干部下乡村工作的目的。
周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