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织金县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
【关键字】织金“四轮驱动”县域经济
织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多年来,一直受农业基础薄弱、交通区位劣势、工业支撑不力、城镇化进程缓慢等因素的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在曲折中前进。2012年,织金县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政策机遇,确立“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按照“全党抓工业、重点抓招商、突破大项目、着力调节构”的工作思路,以“奋战三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为目标,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
工业化:已到山花烂漫时
“三化同步”协调发展,工业是动力,是推动织金县域经济提速发展、跨越转型、超常规崛起的火车头,是引领全县城市环境建设提质扩容的快车道,是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器。织金始终把工业发展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来部署,按照“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引领、集群式发展”的思路,坚持“招商引资扩总量、搭建平台促聚集、筑巢引凤引项目”的做法,有效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年1至9月,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3.31亿元,同比增长38.16%,原煤产量676.38万吨,同比增长45.43%,水泥产量达64.93万吨,是去年全年数的3.25倍,彰显织金速度。
——以招商引资扩充项目总量。织金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突破口,积极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在招商方式上,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乌蒙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0—2020)》这一千截难逢的政策机遇,主动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协调攻关,跑上去争取,走出去运作。充分利用织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与山东寿光、青州和重庆南岸区搭建的经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机遇,抓住全国工商联联系织金的政治优势,寻找突破口,采取以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投资15亿元的东伟服务项目、投资8亿元的东昌物流项目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在项目包装上,聘请有经验的项目包装设计单位对全县引资项目进行包装设计,制定有视角冲击力《织金投资指南》,积极储备项目388个,争取到项目25个,总计投资5亿元。在项目融资上,鼓励全民投资,把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充分发挥金融带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成立金融办和小额信贷金融机构4家、担保公司11家,融资公司2家,主要支持和服务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在推进机制上,组建山东、重庆、浙江、上海、广东5个招商分局,严格落实招商引资 “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票否决”和“一票肯定”,形成“人人抓招商、个个跑项目”的良好局面。今年1至9月,全县完成项目库建设265个,完成签约项目153个,签约资金达443.38亿元,履约率为9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5.01亿元,同比增长40.1%。
——以园区搭建产业聚集平台。织金县把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集群和经济集聚的重要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加速全县工业发展并带动整个经济腾飞的历史重任。依托龙头企业,推进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重点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按照“一区多园、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在三甲乡、绮陌乡规划建设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的三甲工业园、绮陌工业园和打刮物流园。目前,三甲工业园已入驻企业9个,项目总投资36.8亿元,2个项目已投产;绮陌工业园已入驻企业5个,项目总投资47亿元,已投产企业1个。随着一批大项目的建成,将形成优势产业向高端产业集聚延伸,织金县产业园区将建成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特色轻工业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织金经济开发区按照“园区化承载、产业化集群、一体化开发、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煤磷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规划面积92.55平方公里,中国石化、国电集团、中海油等央企将主导独资或参股开发建设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计划总投资达1800多亿元,建成后年均生产总值实现1000亿元以上,年均税收2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目前,经济开发区中石化投资180亿元年产60吨的聚烯烃项目和贵州锦磷公司投资138亿元的精细磷化工项目已举行奠基仪式,年产60万千瓦的织金电厂开工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以优化环境促进项目落地。织金县秉承“投资到织金、一切都好办”的服务理念,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出台《织金县经济社会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保障机制》,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发展环境。建立了县级领导包靠重点项目制度,成立了新城区建设等9个重点项目指挥部和8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指挥部,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县级领导帮办、牵头部门领导、包靠领导现场办公,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服务,强力推动项目建设进度。织金县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省第四个千亿元园区,织金经济开发区总投资已达1028亿元。
城镇化:春色满园关不住
织金县是毕节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委、省政府纳入毕(节)水(城)兴(义)能源富集区和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设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织金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适度改造老城区,加快开发新城区,科学规划小城镇、统筹推进新农村”的思路,构建老城、三甲新城和绮陌工业城“三位一体”的城市框架。从规划、拆迁、建设、管理等环节入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多元组合、经济繁荣、宜业宜居、宜商宜旅的魅力织金。
——抓规划绘就发展蓝图。织金县多年来由于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城区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织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织金县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年内完成县乡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和历史机遇,围绕“一区两城三园”,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构筑南部古城特色为中心,建设现代化三甲新城和绮陌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特色小城镇和重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完成《织金县城市总体规划》、《三甲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绮陌工业园区控规》等规划。完成乡镇总规编制16个,村总体规划编制31个,村指导性建设规划编制262个,促使城镇建设有规可建、有据可依。
——抓建设提升发展空间。织金县不断创新机制,开拓思路,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夯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先决条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达15亿元,加快了城镇各项项目设施的精密建设,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向乡镇、村居延伸,全面提升了城市生产、消费、就业、服务等功能,2011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了27.65%,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和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近期规划人口8万人的三甲新城征地结束,新城区行政中心、32米主干道、4个安置点正在开展工程前期准备。总投资15.8亿元的老城区至三甲新城、至绮陌工业园40米大道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99亿元。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已投入使用,作为城市主要供水源的大新桥水库即将下闸储水,管网工程正在进行,年内将实现城区主干道柏油路全覆盖。县内古寺、古塔等文物修缮工作全面推进,廻龙潭水源景观恢复治理、殡仪馆建设等前期工作已经结束,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抓管理树立城市形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要求,开展经常化管理和执法队实施突击性整治相结合,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等宣传活动,把“整脏治乱”工作推向深入。今年以来,共打击非法营运车辆197辆。老城区改造上本着节约、高效、美化原则,对所有街道进行升级改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扮靓城市形象。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果蔬市场、建材市场、农贸市场、汽车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5个专业市场,总建设面积约30万平方米,改变城市摊点散、乱、多、杂的“杂货铺”形象,切实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
农业产业化:一石激起千层浪
紧紧围绕“建设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创建农业品牌”,加快“四大基地、五大产业”建设的思路,始终坚持以工业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纵深推进,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县向农产品加工强县转变,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今年以来,我们引进山东九丰蔬菜合作社等5个公司驻织金,开展农业产业化试点,并聘请“全国蔬菜大王”王乐义作为织金经济发展总顾问,一时间全县上下掀起一场“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思想解放、推动跨越发展”热潮,打破了“织金山地农业不能搞大棚种植”的神话。
——突出基地引领集约化。商品基地建设是基础,规模开发出效益。坚持以“拓规模、求发展、促增收”为主线,围绕“建设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创建农业品牌”,加快“四大基地、五大产业”建设步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已植根织金发展。建成优质竹荪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1.58万亩,省级鲜果精品示范基地2343亩,特色经果林基地6万亩,金银花、黄柏等中药材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5万亩,马铃薯基地10万亩,烤烟基地3 万亩。建牧草基地2.5万亩及利丰种羊场等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00余个。完成蔬菜核心示范点建设6790亩,竹荪科技示范园1000亩,优质核桃核心示范点建设1.31万亩,高山生态茶产业2.5万亩。
——做强龙头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处于上连市场、对接基地、下连农户的关键环节,龙头越活,带动能力越强。织金县准确定位,瞄准市场上项目,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1个(面积2000亩)、九丰农业蔬菜园等农业龙头企业21家。同时,进一步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抓好“十带百园”建设工作,建成黑土-桂果-普翁-纳雍-官寨蔬菜、经果林示范带。成功举办了全市“3321”农业结构调整暨特色农业现场观摩会。目前,投资1亿元九丰农业科技示范园茶店蔬菜示范园已向市场输送各类瓜果、蔬菜上百万斤,桂果蔬菜科技示范园已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建成后将形成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必将带动全县大棚种植全面铺开,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激活市场带动品牌化。市场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只有市场宽广,农产品销售顺畅,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才有保障。织金县牢固树立市场品牌意识,坚持从优质种苗抓起,从农业标准化建设着手,全方位打造精品品牌,抢占市场先机。今年以来,在九丰蔬菜合作社等引资企业带动下,全县共组织申报市级龙头企业5个,新增专业合作社41个;组织农业企业及全县主要农产品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寿光蔬菜国际科技博览会,“织金竹荪”地理标识顺利通过评审,40余种农产品已通过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10种农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
旅游特色化:众路迎宾桂飘香
在贵州人眼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的真实的写照,织金大山重重、沟壑纵横,遍地的喀斯特地貌成了多年来阻碍了织金经济拦路虎。但正是这开门见山,造就了织金“溶洞王国”美誉和不胜枚举的山水画卷。旅游业是辐射带动力最强的产业,也是一劳永逸的富民产业。今年以来,织金县按照“做精做美旅游产品,做细做优旅游服务,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思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自主管理、独立经营”原则,加快旅游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谋划大景区大旅游发展格局。今年1至9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358.21万人,同比增长73.06%,实现旅游产值35.44亿元,同比增长86.92%。
——强化硬件设施改善环境。以织金洞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为龙头,着力打造织金大峡谷、织金瀑布、百里乌江画廊及茶店红艳、龙场营上、大平群建等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大旅游格局。投资1000万元的县城至织金洞公路油化建设已完工;总投资8690万元的织金洞景区综合工程完成投资4540万元;完成织金洞洞内灯光工程设计及招投标工作。
——保护开发彰显文化魅力。妥善保护和开发彝族、苗族、穿青人等民族传统文化。筹备拍摄电视剧《丁宝帧》;开办“织金大讲堂”5期,策划文化产业重点项目13个。成功举办“溶洞王国•魅力织金”旅游推介活动,织金瀑布正式开游。积极包装“织金竹荪”、“砂陶制作”和“石雕工艺”等名优土特产品、工艺产品。
——打造新景增添特色旅游。织金坚持以现有景区景点为依托,结合自身文化底蕴和生态条件,努力为打造大景区格局“添砖加瓦”。目前,投资近6000万元的古城区东湖景、凤西书院、玉皇阁等古建筑修缮工程已完工;总投资8400万元的官寨步行街彝苗民居改造基本完成;安邦彦旧居遗址恢复及博物馆、民族风情表演场斗鸡场、分流车道正在设计;总投资1.5亿元的织金大峡谷景区建设项目,目前景区地勘已结束,详规已编上报,批复后将组织实施;引资2亿元开发建设的桂果大瀑布已开游。1.72亿元建成龙场营上古寨、熊家场白马苗寨等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点6个,四星级以上酒店2家和一批农家乐,旅游接待水平明显提高
海阔风正劲,斩浪帆正高。织金资源富集,且处于黔中经济圈重要位置,今后工作中,织金县将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奋力赶超,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特色化“四化同步”发展,努力实现增比进位,未来几年,织金将是一座充满活动、实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城市,必将在黔中经济圈中迅速崛起,跻身经济强县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