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献计本站 >>献计本站 >> 农民合作社 >>正文
印江18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群众抱团致富
2013-5-21
四月的梵净山下,生机盎然。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的食用菌基地里一片欢声笑语,菇农们有的忙于采摘鲜嫩的黑木耳,有的却忙趁明媚阳光露天晒黑木耳,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气温的上升,我们发展的黑木耳也迎来了采摘的高峰期,目前每天都要采1万斤左右的鲜木耳,这回总算有点赚头了!”正用三轮车运输黑木耳的朗溪镇净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田兴华高兴地说。

“这回总算是有赚头了?”“对呀!去年通过加入合作社发展食用菌,我已经找回了以前亏损的!”田兴华告诉笔者,第一次发展食用菌是在2011年,当时投入资金20多万元发展了10万棒食用菌。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加之技术跟不上和销售市场出现问题,当年自个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未达到预期目的。

2012年,朗溪镇从浙江省龙泉市引进了食用菌商客,按照浙商入股资金51%、菌农入股资金49%方式,筹资345万元组建了净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领朗溪村、孟关村102户菌农发展了150万棒黑木耳。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田兴华也就毫不犹豫地拿出10万资金入股合作社,并成为了合作社的理事。“通过合作社来发展,我还能得到两笔收入!”田兴华说,加入合作社后,不仅不用担心技术、市场等问题,还成为基地上固定工人,每月收入3000元。去年年底,朗溪镇净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按照入股资金的70%进行了分红,102户菇农共分红利126万元。田兴华参加分红得7万元。

朗溪镇群众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紧密衔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小生产” 进入“大市场”,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由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为群众减轻了市场风险,增加了收入。然而,这只是近年来印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群众抱团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根本途径,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种养品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出,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早在年初,印江县就出台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明确从2013年起,县财政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0万元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村金融部门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每年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扶持不低于8000万元,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要。

据县财政局副局长杨次力介绍,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工作,该县加大农业生产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的申报力度,2012年争取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补助项目5个,得到项目资金380万元。2013年已成功获得农业综合开发武陵山创新试验区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9个,共计资金714万元。

截至目前,印江县已注册登记畜禽牧业、经果林、茶叶、烤烟、蔬菜、食用菌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184个,成员总人数20266人,注册资金10949.5万元。其中,获国家示范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贵州省绿色生态标杆企业和贵州省最佳信用企业(AAA)1家。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已呈现出大户创办型、能人领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招商引资产业主导型和自愿联合型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左禹华)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