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湖北省人大代表、仙桃市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泉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建言,湖北要坚持“内”“外”并举,扎实练好“内功”,发展现代渔业。他还呼吁,希望政府加大对渔业在政策、金融、科技、项目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吴泉明所带领的仙桃市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元月创办。五年内,泉明合作社的入社社员由最初的5户变成了3000余户,养殖水面从3000亩发展到了10万多亩,亩平均收入3000余元。有分散养殖和示范基地两大板块。谈起合作社的发展诀窍,吴泉明自豪地说,现代化养殖模式是关键。“水产养殖上坚持‘五化’:设施标准化、管理专业化、产品名优特化、养殖科学化、渔民工人化。”据介绍,近几年来,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始终坚持“抱团生产、抱团购进、抱团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始终坚持“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渔药、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健康养殖模式,坚持为社员提供保障可靠的苗种、饲料、渔药、融资、技术、产销信息和基础设置建设等方面服务。
合作社计划兴建年产10亿尾的优良苗种繁推中心,面向全国挑选名特水产品进行繁育推广。他们正在积极推广胭脂鱼、黄鳝、鲟鱼、河蟹等名特水产品养殖,力争名特水产品的养殖水面超过基地面积的60%。“目前我们的合作社有十几名大学生员工,很多在外青年想回来。”吴泉明说。
据介绍,因为现代化渔业的发展,该合作社的渔民目前在产品销售、农资购进和生产管理三大方面争得了“话语权”,社员的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2012年,社员比非社员户均增收1.72万元。产品目前已完成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2010年以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二十强渔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
吴泉明说,作为一线从业者,渔业产业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快速转移,农村人口愈来愈少。他以仙桃市三沟村为例,全村1614人中,有478人进城,约占总人数的30%。从事养殖业的劳动力严重老化,平均年龄达到57岁。同时还有基础设置落后、科技水平低下、产销信息不灵等问题。(周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