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献计本站 >>献计本站 >> 农民合作社 >>正文
农民合作社量变更需质变
2012-8-4

农民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本是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但是近日在哈市道里区新农镇新兴村采访时,一位村民却抱怨:“加入茄子专业种植合作社后我渐渐发现,合作社的创办者不仅在选苗、育种等种植技术方面对我没有帮助,就连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也没向我提供。有时创办者自家茄子的销售价格都很低,我们社员自然不能借助合作社得实惠。”

  这并非个案。为此,记者对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在数量上激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亟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成规模的合作社“百里挑一”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像那位农民朋友所描述的规模小、实力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哈市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哈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758个,但成规模的合作社仅有66个,只占到合作社总数的1.39%。哈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站长王广普说,成规模的合作社标准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年营业额要在百万元以上,其次经营面积要有一定规模,此外还能增加成员收入。

  据介绍,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注册成立合作社必须有5名以上成员。据王广普介绍,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5名成员居多,占到总数的52%;跨区域、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少,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比例不足10%。全市大多数合作社只是提供生产环节的单项服务,能提供产、供、销全程服务的不足20%。多数合作社没有经营实体,经营实力和带动能力仍然较弱。

  他告诉记者:“哈市多数合作社结构松散,凝聚力不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销衔接不紧密,成员约束力较弱,这些合作社既不能保护农民利益,又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农民。”

  处处“硬伤”制约合作社发展

  王广普告诉记者:“运作不够规范、运行质量不高,也是哈市农民合作社的‘硬伤’”。他说,一些合作社制定章程时,生搬硬套《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不结合本合作社实际情况,有的内容不具体、难操作;有的有章不循,不按章程办事;有的产权不明晰,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透明;有的管理不民主,特别是对重大事项不经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仍由理事长等少数人说了算;有的没有开展规范的会计核算,不按时建账、记账和年终财务决算……

  处处“硬伤”制约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采访中,一些成规模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由于一些合作社创办人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合作社的发展缺少长远规划,加之目前多数合作社经营状况不佳,举步维艰,无法吸引人才,致使合作社开展服务、开拓市场的能力极其有限,影响了合作社整体功能的发挥。

  合作社期盼“筋强骨壮”

  “由于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还没建立,信用贷款无法推开,这使得合作社缺资金、贷款难。”呼兰区富强村富强晨光蔬菜合作社的王喜光告诉记者。针对合作社发展遇到的一些困境,有关农业专家建议:政府应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完善金融信贷支持;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创业的政策。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哈市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相互联合闯市场的联合合作社,为今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哈市政协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霍玉夫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支持同类或同产业合作社组建一批联合社,以实现合作社由“高数量”到“高质量”的转变。

  据了解,合作社的现状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今年哈市将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十百千”工程,即在市区建立1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绿色产品直销门店;扶持10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强社;重点打造10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1000人。每个区、县(市)重点培育10个以上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里每年从县、市级示范社中向上择优推荐省级和国家级示范社,推动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农民期望专业合作社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关阅读:

  中央财政力挺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

  澧县工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现场办公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