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和谐村庄 >>和谐村庄 >> 巾帼女杰 >>正文
带动群众致富的女能人
2013-7-12
近日,记者来到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设施农业园区,在一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见到了被当地群众誉为带民致富的女能人邱淑红。她边干活边向我们介绍种植大棚的好处:“这大棚好管理,效益又高,是个致富的好项目。虽然年前受到了一点雪灾,但目前的长势还算可以,估计这一茬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

  自嫁到北洼子村一组,邱淑红最初几年和丈夫除了种地,就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说:“拖家带口的,外出打工很不方便。如果能在自家地里做点文章,既照顾了家,又能致富,这才算真正的一举两得呀!”不甘心过贫困日子的邱淑红,一直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2007年,自家的山坡地被村里开发了设施农业项目,虽然村里给予了一定优惠政策,但是很多村民还是担心以后的发展状况。邱淑红第一个带头支持村里的项目,并在自己家的山坡地项目区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

  “一个农村妇女,不好好种地,非要种啥大棚,能行吗?”在家人和左邻右舍的质疑声中,邱淑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村里统一在项目区构建大棚墙体,她也开始忙活着搭棚子、买棉被、购卷帘机、建小棚。建大棚需要近7万多元资金,她不仅拿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借了好几万元的外债。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和施工,她的温室大棚建成了,从专门育苗工厂引进的西红柿苗也栽植上了。细心的邱淑红意识到,发展大棚西红柿不能蛮干,必须掌握技术。于是,她挤时间进行学习,遇到技术难题,立即打电话向专家请教。在经历两次严重的灾害和病害后,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邱淑红说:“当时,我一个月的电话费就是二百多元。”

  通过认真摸索和学习,邱淑红很快掌握了大棚西红柿的科学管理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她一有时间就向有经验的棚户求教,在提高西红柿的坐果率和抗病力上下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刚刚进入腊月,邱淑红精心种植的大棚西红柿就开始采摘了。“最初一斤卖1元左右,几个月的采摘期下来,收入近2万元,收回了投资不说,还略有盈余。”邱淑红颇感自豪。

  在邱淑红的带动下,附近在家没事的妇女也开始发展种植蔬菜大棚。连续几年下来,邱淑红种植蔬菜大棚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种植技术上也掌握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灰霉病、小叶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掌握了一套方法,并决心靠科技种菜带领广大妇女一起走上致富路。于是,她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还耐心指导大家进行种植和管理,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种植蔬菜大棚,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来,尝尝西红柿,保证绿色无污染!”邱淑红随手摘下几个西红柿,让记者品尝。酸甜适口,略带一股淡淡的香气,果然与众不同。据邱淑红介绍,她引进的西红柿苗整个生长期不用药物,没有任何残留。由于邱淑红种植的西红柿绿色无公害,深受收购者的青睐,远销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及城区内蔬菜市场和门店。

  村民吴艳杰看别人种蔬菜大棚挣钱了,于是专门到邱淑红的大棚里进行参观。看到鲜红的西红柿,听了邱淑红的介绍,吴艳杰豁然开朗:“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也要建一个大棚。有邱淑红的帮助,相信我家也会尽快富裕起来。”

  “邱淑红就是我们的主心骨。西红柿啥时移植、提前防啥病、啥时采摘,甚至往哪儿卖,大伙儿都听她的。她一有时间就往我们的大棚里跑,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提起邱淑红对自己的帮助,吴艳杰的一席话道出了种植户们的共同心声。

  谈起下一步打算,邱淑红信心十足:“现在的种植规模还不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想多发展几个蔬菜大棚,扩大一下规模。我要引导更多的妇女加入种植大棚西红柿的队伍,逐步建成一个有特色的西红柿基地,吸引更多的商家到我们这儿来收购。这样既稳定了销路,又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付志伍)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