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和谐村庄 >>和谐村庄 >> 巾帼女杰 >>正文
台球“冠军姐妹花”为什么这样红?
2013-7-1
付小芳  刘莎莎和教练张树春
付小芳 刘莎莎和教练张树春

体育界流行一句话,“赛场如战场”。但在体育场上,有一项运动被称为“最美丽的硝烟”,这就是女子台球九球赛。

世界花式撞球协会主席安德森曾说过:“如果说这是一项最美丽的运动,那就是参赛的女选手都是美女,而且她们的击球姿势更是美丽的。”确实,女子九球,这项最容易和美丽、漂亮、天后等名词联系在一起的赛事,除了比赛过程的精彩、激烈、扣人心弦之外,更因为集观赏性、运动性于一体,正成为大众所喜欢的体育项目。

“中国人也开始‘贵族’啦!”曾几何时,我们经常将台球运动冠以“贵族”之名,一是因为运动的确起源于外国宫廷,并曾经是贵族的专享玩乐;二是由于这些运动从着装、仪态到规则,无一不透着高雅、考究和严谨。无国界的体育,让这项运动走近了国人,更让我们因为“中国制造”的九球女杰们,骄傲、愉悦,乃至心动不已。

繁花烂漫,熟悉九球运动的人们知道,在世界女子台球业内,有两个响当当的名字:付小芳、刘莎莎。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面容、傲人的身姿,更有娴熟的技法、可观的成绩。而拥有同乡、同门以及类似经历的太多相同,更因为技压群芳的优异成绩,这对艳冠台坛的姐妹被冠以“世界女子台球冠军中国姐妹花”的名号,这个名号同样响当当。

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姐妹花”非其莫属?近日记者走进了属于这对冠军姐妹的台球世界。

向往就是力量,世界冠军来自焦裕禄战斗过的地方

自2005年夺得自己的首个全国冠军以来,付小芳多少次将全国、洲际和世界冠军揽入怀中,是个需要计算的问题。因为总有下一场比赛在等着她,也总有下一个冠军在等着她。可谁又会想到,这个拥有无数崇拜者的台球冠军,从小全然不知台球为何物。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虽然顶着冠军的光环,付小芳丝毫不避讳自己曾经贫寒的出身。1987年,付小芳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红庙镇白楼村,兰考是焦裕禄战斗过的地方,但在彼时,当地仍然没能脱离贫困。“家里有个哥哥、有个弟弟,算上我三个孩子,就靠父母土里刨食。”回忆儿时,付小芳用“艰难”形容家境。2001年,只有14岁的小芳“下学”了。怕记者不明白,她补充道“‘下学’就是辍学,老家那的方言。”

“下学,总要寻个出路。”父亲将小芳托付给远在黑龙江佳木斯的叔叔。“叔叔家开了个台球厅,也算是有个生意,日子还可以。”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托付,竟然决定了付小芳的未来。

“在叔叔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台球。”懂事的付小芳知道,自己不是到叔叔家享受的,父母是没有办法才让她出来,以后的路,可能要靠自己走了。“当时还是太小,别的干不了,就跟在叔叔屁股后面,帮着打扫台球厅,有客人来,就给摆球。”虽然年纪不大,但付小芳却非常有悟性,“台球就是球撞球,主球只要和目标球、袋口形成直线,应该很容易进。”经常看别人打球,有时付小芳跟着着急、叹气。大人逗她,“要不你试试?”结果没怎么摸过球杆的付小芳登场后,立即让经常打球的大人震惊,“这小妮子不得了,对台球还真有灵气。”而这一切,被叔叔看到眼里。从此,让她在“工作”之余,经常练习。

“学业没了希望,总要干点啥吧。”谈到对台球的钟爱,付小芳说:“其实最早就是想着好好打,叔叔一句‘将来打好了能参加比赛,得冠军’让我充满了力量。”小芳还坦言,“其实在这背后,是台球成了改变自己生活的唯一希望、唯一向往。”

有向往就有动力。两年后,付小芳“初出茅庐”,开始了第一次参赛。结果令人沮丧,小组都没出现,就被打道回府。这个当口,兰考人的一股倔强在付小芳身上体现,她和叔叔表态,一定要打好台球。叔叔则明确告诉她,“佳木斯只能让你打得准,但要打得精、打得妙,咱得去北京。这可能要吃好多苦,孩子,你认准了吗?能坚持吗?”小芳没有回答,只是坚定的点头、再点头。就这样,叔叔带着5000元钱,带着小芳进京寻师。

在首都,付小芳遇到了张树春,一个让叔叔认为人品和球技都上佳的老师。谈到学费,叔叔心里没底地摸着已经空空如也的口袋,张老师说:“让孩子留下吧,我看她行,只要好好练,应该能打出来。我们师徒共同赌一把!”从此,这对师徒捆在了一起。

“要想出成绩,必须过苦练这道关。”在告诉付小芳正确的击球和走位方法后,张教练每天让小芳练球10个小时以上。虽然还是个孩子,但独自在北京的付小芳每天早6点就起床,拖地、打扫卫生之外,还要做好擦拭球台、球具的工作,剩下的时间才能练球。而且有机会,还要陪打。每小时20元,这是她唯一能仰仗的收入。由于长时间练球,付小芳架杆的手都磨出血,可她眉头都不皱一下,包好后继续练。在那段时间,她连握杆的手都磨出了茧子。最让她难忘,也是最想忘记的,是球房外的马兰拉面和相邻的一家盖饭馆,这是小芳的“食堂”。付小芳这样解释:“因为没钱,别的东西吃不起,每天都吃这两样。到现在看着类似的门脸,感觉特别亲,但里面的饭和面,却实在吃不下……”

因为有着追求,付小芳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台球天地。2004年 “星牌杯”浴海湾女子台球挑战赛,亚军;2005年“太田杯”全国女子普尔8球,冠军;2005年今日世纪女子台球对抗赛8球,冠军;2005年“星牌杯”世纪之旅万人公开赛8球,冠军……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就在付小芳的台球之路渐入坦途的时候,老家的一个妹妹,刚刚开始了与她近乎同样的轨迹登攀了,这个妹妹,就是邻居家的姑娘,比付小芳小6岁的刘莎莎。

坚持成就梦想,台坛从此盛开“中国姐妹花”

刘莎莎和付小芳老家是前后院的邻居,两家关系一直特别好。同样的贫穷,同样的女娃子,还有同样的,刘莎莎也有一个哥哥,家里不得不提早为孩子谋划前途。一次,付小芳的妈妈到刘家串门,唠起小芳的事,说“没成想打台球也能吃饱饭,还能天南海北的参赛。”付小芳的“威风”无疑让刘莎莎羡慕不已,她向家里请求,“我也要像姐姐那样。”

偶然的谈话造就了必然的结局。2015年,刘莎莎经付小芳母亲帮忙联系,也被送到佳木斯小芳叔叔家。“没办法,为了出人头地,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总得走出来。”刘莎莎初到佳木斯只有12岁,和姐姐一样,帮着打扫台球厅,闲暇跟着练球。小芳的叔叔后来念叨起这两个孩子,“也怪了,怎么就这么像,都对台球有感觉,这就是天赋吧。”可没多长时间,小芳叔叔在佳木斯的台球厅遭遇了拆迁,刘莎莎只好提前“毕业”,投奔付小芳。而在那个时段,小芳也正遭遇事业的瓶颈。可见到妹妹的到来,她还是很高兴,“以后咱俩一起练,将来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马尾辫,拿一个牌子的球杆,一起比赛,夺冠军……”付小芳给莎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这也成了两姐妹的一个约定。

为帮助妹妹增进球技,付小芳跑到张树春跟前,请求师傅也收妹妹为徒。“我当时被她们之间那种特别纯粹的感情打动,觉得这两个女孩很懂事,很不容易。”并没有收徒意愿的张树春最终同意收刘莎莎为徒。可加入这个“团队”,刘莎莎彻底被师傅和付小芳的拼劲震撼了。“她总是第一个到球房,最后一个才走,每天大概要练10多个小时。有时我困得不行,只能跟她说,姐我不行了,你练球太狠了。”付小芳则叮咛妹妹:“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能吃苦。我们以后还要一起比赛呢。”

近朱者赤。或许是师傅过于严苛,或许与付小芳待得时间久了,刘莎莎的身上也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姐进入国家队,我特别羡慕她穿的比赛服,后面印着大大的CHINA,特别帅。”刘莎莎说,“尽管生活还很艰难,但我们还是咬着牙坚持。”2007年左右,国家队在上海集训,付小芳带着刘莎莎在四平路的一个台球俱乐部里找了一间宿舍住下。“当时的条件非常差,我们两个只有一张下铺的床可以睡,我好几次早上起来都发现自己被莎莎踢到了床下。”说起当年的故事,付小芳搂着刘莎莎,眼中流露出几丝愧疚,而妹妹则说:“这才叫姐妹呐!”

付出必然会有回报。2009 年沈阳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成了两个好姐妹的考场。比赛之前,教练给他们制定的目标是小芳前四,莎莎前十六。当两人双双过关斩将来到半决赛时,教练也对金牌有了想法,但那时,他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小芳身上,毕竟莎莎还“太嫩”。然而付小芳在半决赛中以8:9遗憾地输给了科尔;而在另一边,刘莎莎以相同的比分险胜潘晓婷。

“虽然非常遗憾没能和莎莎会师决赛,但能看到她夺得冠军真的比我自己得冠军还高兴。”付小芳在那场可谓惊心动魄的决赛后,声音略显沙哑地回答现场记者提问,那是决赛时她为莎莎加油时喊出来的。决赛中,当时只有16岁的刘莎莎开局不利,在1:5落后的情况下,上演连胜8局的惊天大逆转,以9比5击败头号种子卡伦·科尔。一战成名,刘莎莎成为女子九球世锦赛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世界冠军。而第二年,付小芳同样将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冠军收录囊中。至此,“世界女子台球冠军中国姐妹花”开始叫响,姐妹俩的故事在国内外引起了关注,在她们的老家兰考,更引起了轰动。“那一年春节回家,大家还组织了一个秧歌队边唱边跳来欢迎我们。”付小芳和刘莎莎说:“我们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能受到如此礼遇,虽然背后受了太多苦、流了太多汗,值了!”

功成之后再启航,巾帼女杰更有家国情怀

铁杵磨针、水到渠成。两个农村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练,终于化蛹成蝶,上演了灰姑娘的故事。

到目前,刘莎莎是中国第一位世锦赛、公开赛双料冠军;刘莎莎则保持着世界女子台球的三项记录:世锦赛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第一个首次参加世锦赛就获得冠军的球员、第一个以会外赛身份夺得冠军的球员,被评为世锦赛历史上最黑的黑马。

不谦虚地说,以付小芳、刘莎莎的成绩,现在就可功成身退,体育圈转身商海、投身演艺的有太多,可她们的决定,还是坚持、坚守。

在距离鸟巢仅10分钟不到的路程的北京付小芳台球俱乐部内,占据写字楼整个楼面的台球桌几乎没有空闲,每天每刻都有人在这里练球、健身、休闲。四周的墙壁上,则贴满了两位年轻女孩或手持球杆在球桌前冷静击球,或捧着奖杯笑颜如花的图片。“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付小芳说:“2009年,师傅带着我们开了这间台球俱乐部,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球房,也终于有了归属感。不仅以后练球更方便,更能通过台球俱乐部发现和培养年轻球员,为台球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粉色的套头运动衫,浅蓝色的牛仔裤,扎着马尾,说话偶尔还会脸红……这就是待在家里的付小芳、刘莎莎。不经提醒,没人看不出她们和那些每天背着书包往返于家和学校的女孩儿们有什么区别。

“打到这个份上,台球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付小芳说:“这里既体现了尊贵、典雅和品位,更重要的是其中有我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她们有着同样想法的,是两个女娃最尊敬的张树春教练。短时间内成功培养两位世界冠军,张树春在荣膺“最成功的教练”身份的同时,还对台球事业有着更多的思考:“我们这一波可以说是赶上的好时代,此前台球没有现在这样受重视,更没有如此受欢迎。但其实这项运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能打出成绩,不只是要证明中国人能行,更应该有推广这项运动的承载和担当。”

“师傅经常告诫我们,打台球不仅要有智慧、技巧,更要有成熟的心态。现在我们都是代表国家出战,肩上多了责任和使命。”在冠军刘莎莎看来,她和姐姐付小芳每天练球10个小时,很是正常。在“冠军姐妹花”的心底,她们还在期待更多的突破。

突破的,当然不仅限于球场。作为公众人物,付小芳、刘莎莎这对“冠军姐妹花”还承担了许多社会职务,她们都是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爱·助成长计划”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爱心大使”,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爱心传递使者”。在“瓷旧迎新”--2011瓷娃娃新年慈善乐拍活动中,付小芳和刘莎莎这对世界冠军姐妹倾情助阵,短短四个小时便筹集到了近16万元的善款,期间付小芳刘莎莎姐妹捐出的为备战世锦赛使用过的一支球杆被拍出了1万5千元的天价,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顶点……

为了台球,她们甘于寂寞和付出,当她们积攒了足够的光和热,则心怀感恩和赤诚地洒向人间。到现在,我们只能说付小芳、刘莎莎“冠军姐妹花”的故事刚刚有了个开局,因为她们还太年轻,沿着她们脚下的路去行走,即便会有艰难,但必定会走得很长、很远……(傅大利)

付小芳  刘莎莎
付小芳 刘莎莎
付小芳
付小芳
刘莎莎
刘莎莎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