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农村风俗 >>农村风俗 >> 未来农村 >>正文
什么是美丽乡村教育
2013-4-27

3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苏上海考察时强调“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新乡村文明的生长点的农村教育,面临种种困境且内容既脱离农村生活,又无法与城市生活对接,培养出的学生在农村与城市都难以立足。什么样的农村教育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未来农村教育是什么样子、应该承担什么功能?对此,社会各界已开始思考并探索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多家机构在4月25日举办了“探索乡村教育变革的出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浙江上虞金近小学校长何夏寿、安徽休宁平民小学原校长张晓琳、湖北郧西马安中学校长金汉甫、山西永济蒲韩社区农民学校负责人张景龙来介绍各自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所面临的困境。

浙江上虞的金近小学:孩子们的童话王国

1996年何夏寿出任金近小学(原四埠小学)校长时,金近小学还是一所软硬件落后的农村小型中心完小,经过15年的特色“童话教育”探索,该小学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学校并获得各项荣誉。与常规学校的标准课程不同,金近小学每一门课程都会引入童话情境,品德课上,老师会带着学生讨论会不会和豌豆公主做朋友;数学课上,老师会用童话故事来引入教学。新生们第一堂听的是《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何夏寿校长希望小鲤鱼作为学校的形象大使,教会孩子们团结友爱共同成长。

这所学校每幢教学楼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龙门馆”、“梦幻园”、“清水塘”、“鱼悦厅”、“小鲤鱼号文化列车墙”、“小鲤鱼剧场”等等。在学校广场东侧花园——“童乐园”里,花匠用绿树巧妙地编扎出各种动物造型,有金近童话《爱听童话的仙鹤》中的仙鹤,《小鸭子学游水》中的小鸭子,《小猫钓鱼》中的小花猫,当然更少不了《小鲤鱼跳龙门》中的小鲤鱼。孩子们每日穿行其间,与童话里的小伙伴朝夕相处。不仅如此,在广场西侧是休闲区“童善园”,这里的石头都是专门从大山里运来的,不仅是摆设也是教具。“小鲤鱼画院”的小画家先在石头上作画,再由“小鲤鱼文学社”的小作家把石头上的画串成系列童话故事,孩子们经常坐在这里看童话,讲童话。

在童话王国里,孩子们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唱童话、画童话、演童话,在最纯真的年龄用最快乐地方式学习最基本的人生道理,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金近小学得到很好的诠释,充分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这里充满了城市孩子在大量家庭作业、大量补习班的压力下所缺失的童年。

安徽休宁的平民小学:知行合一的实验田

2010年12月改制前,平民小学的孩子们是这样度过他们的一天。每天清晨六时,天还黑着,孩子们在钟声中起床、穿衣、叠被、穿鞋、倒痰盂、清洁卧室、清洁自己;洗漱后是20分钟劳动技能训练,这些7到12岁的孩子以一种他们自己才能理解的秩序开始井然工作,有的清洁寝室,有的站水槽前洗衣服,有的到厨房帮厨,有的打扫厕所,有的打扫餐厅。当然,走廊、院子、浴室,都需要打扫,铁门、铁栏杆,都要擦灰……;而每天下午都有一节劳动课,这时学生们会整地、播种、栽苗、施肥、除草……

这些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生活技能,而每一项技能训练都要求极严格,哪怕是一项最简单的劳动,在程序上都有严格规定,而所有的程序都得进行。就好比清洁一根小凳子,一二三四,要按所有的步骤将所有地方抹到,哪怕不脏都要抹到。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孩子实践着“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校训。

但改制以后,这家原本是一所学、杂、衣、食、宿全免的慈善学校,却在成为1至6年级的完小之际停止招生。与当下的精英教育不同,学校希望培养出平凡的公民,即平民教育,也就是在心理上灌输平民意识,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和敬业的劳动习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给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心。这种培养目标,避免了当下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学做普通人成为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的城市教育最生僻的课程,但成为普通人却是绝大多人最终的命运,城市教育培养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会引发受教育者的落差,社会气氛充满失落、抱怨、抑郁等等消极情绪。而平民小学的教育理念不正是一扫阴霾的希望所在吗?

湖北郧西的马安中学:课堂上的小先生

当金汉甫校长思考“马安中学的成绩是怎么获得的?马安中学的学生快乐吗?马安中学能否解答学生乐学和应试质量水火不容的历史难题?”时,马安中学的同学还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以“日光+灯光”+“汗水+泪水”换取中考的成功,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师生关系僵化,甚至出现学生在校外殴打教师的恶性事件。

在向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取经之后,马安中学精心提炼出“1.3.9”班级动态管理模式和“教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优化,由“讲师”变为“导师”;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合理,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奋战;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改变,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做到乐学、会学。每节课上,老师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同学们在提前预习备课的准备下,主动成为答疑解惑的小先生,大家在讨论中学习新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

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已经形成了郧西自主教育特色,同学们在课堂上获得的自豪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填鸭式”教学变成“放养式”教学,学习变成快乐的自我展示,这应该也是城市孩子们所向往的课堂吧。

山西永济蒲韩社区农民学校: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

2006年,山西永济蒲韩社区以发展社区为宗旨开办了农民学校,开设了5个班,分别是综合班、技术班、妇女班、青年学习班、社长班。综合班讲课的内容是根据最近观察实践和学习所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汇报;技术班是根据近期的作物生长情况和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指导和纠正,并传授先进的技术;妇女班主要教授一些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和理念,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其中婆媳关系是最主要的;青年学习班总结之前做的成果作为讲课内容;社长班讲合作社的章程,对社长进行理念上的培训。

农民学校的课程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根据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分享、总结经验。在这个学校,可以充分体会到“生活即教育”,与被割裂的阶段性教育不同,农民学校的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关注的是生活中最基本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文凭和学历,这样的教育为农民提供了一个终身发展的机会,延续着一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