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刘洋)今日(5月4日)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的首个工作日,朝阳区法院上午立案数量比平时增加两成,预计今后立案窗口办理时间或加倍延长。
今天早上8时整,朝阳区法院大门就已提前半小时打开。10个现场立案窗口的法官均已到位,开始接待立案。
首个案件15分钟受理
排在最前面的陈先生办理的是合同纠纷立案手续,法官接收诉讼材料后进行核对,确定符合立案条件、材料齐全后,现场将案件信息录入电脑系统内,并要求陈先生填写一份送达地址确认书,随后即当场为其出具了案件受理通知书、材料接收清单、诉讼费缴费通知和诉讼服务告知书等材料。
法官告诉陈先生,案件已经正式登记受理,诉讼费可在7日内缴纳,缴费后他可直接将缴费票据交给审判法官。整个立案过程大约持续了15分钟。
上午9点47分,北京汇都律师事务所的吕律师拉着行李箱来到5号窗口,他受某供暖公司委托来起诉小区内的200名业主追索供暖费。吕律师称被诉的业主中最长的拖欠供暖费达10年之久。经过同样的手续,他也成功立案,而这种案子在以前则因为被告多而立案难。
不再“先交费后立案”
立案窗口法官田小村介绍,以往“先交费后立案”是北京法院通行的做法,此次立案登记制改革后,这一做法被彻底摒弃,是否立案将不再与诉讼费缴纳挂钩,诉讼费用是否按期足额缴纳,将由审判法官负责核实,如果逾期未缴费,审判法官将裁定按撤诉处理。
据立案庭庭长韩毅钢介绍,截至今日11时30分,朝阳法院共接待立案群众243人次,受理案件346件,接待量比平时增加约20%。
从今天上午的情况看,尚未出现立案登记制改革后接待量大幅攀升的迹象,他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群众对于立案登记制改革的了解和接纳需要一段时间,另外今天是五一小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根据以往的经验,长假前一天和结束后第一天,往往立案人数都会有所减少。
不再对起诉进行实质审查
8号窗口的田小村法官表示立案登记制实施后,自己工作的最大变化是不再对起诉要件进行实质审查,例如对于民事诉讼主体是否适格、法律关系是否正确等均不予审查,只要属于法院主管和朝阳法院管辖,符合立案条件、诉讼材料齐全,不存在违法起诉、危害国家安全等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均予当场登记立案。
而对于相关内容、材料欠缺等情形,也采取一次性告知补正的方式,避免当事人跑第三趟。对于案件的审查登记工作,均严格按照最高法院《规定》和北京法院的具体实施办法执行。
预计单个案件立案耗时将加倍延长
朝阳法院立案庭庭长韩毅钢说,预计登记制改革后,接待量和立案量还是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物业供暖纠纷、金融借款纠纷、劳动争议群体性纠纷等都将是主要增长点,但这一现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另外,实行登记制后,预计单个案件窗口接待的时间不是缩短,反而会延长,这是因为一方面以往窗口主要进行接收材料、指导释明等工作,审核程序、案件信息录入等均在事后进行,但是现在全部工作均在窗口现场完成。
另一方面随着诉讼服务的不断增强,窗口法官需要给当事人发放的材料越来越多,一个案件立案至少要出具9份材料,不予立案的还要制作笔录、出具裁定,因此,原来一个案件的窗口平均接待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预测登记制实施后平均办理时间要延长至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