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土生土長的鄉村娃,都夢想著有一片能讓自己出人頭地的天空,而這個夢想就寄托在公平的環境上
我打了十多年工,是中國2.6億農民工中的一員。我們背井離鄉,但夢想非常簡單,隻希望在外面平安賺錢,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通過誠實勞動,享受國家發展成果。
十年前,單從外表和穿著就能分清誰是城裡人,誰是農村人,如今,我們看上去和市民已無差別﹔十年前,有人稱呼我們為“鄉巴佬”,語氣中的歧視刺傷人心,如今,新市民、外來務工者、新產業工人等稱呼已經取而代之,其中折射的社會進步顯而易見。
比起外表、衣著、稱呼這些標簽化東西,我們更關心自身權益。現實中,侵權事件不少,成功維權比較困難﹔看得見的權益會受損,看不見的權益更易被忽視。這就是我們自身權益的真實寫照。
我曾親眼目睹、也曾親身經歷了工傷事故和惡意欠薪中的維權艱難。在模具廠上班的一位老鄉,身體被卷入機器,經醫治無效去世。明顯的工傷死亡事故,卻被工廠抵賴,隻賠償少量喪葬費。家屬不懂法律,又聽信傳言,說工傷官司從立案到終審可以拖上兩年,就算判贏了,也會出現執行難等問題,最終選擇了妥協,拿不到合理賠償也隻能忍氣吞聲。還有一次,工廠不給來自農村的員工簽勞動合同,執意要簽就會被開除,而且得不到分文賠償。義憤填膺的我帶領被開除的工人到勞動局反映情況,至今還在等待解決。
這兩件事並非個案。多數農民工都怕打官司告企業,寧可少拿應得賠償,也希望快點了結。也有一些糾紛,當事人聚集一幫親友大鬧,最后竟拿到了比合理水平還高的賠償金。因而流行起一句話: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但是,如果權益糾紛靠鬧來解決,隻會離法治社會越來越遠。
身在城市,我們卻心向農村,牽挂著家裡的父母、上學的兒女。而戶籍制度卻像一道無形之牆,將我們同城市隔開,也將我們與城市的教育、醫療等市民待遇和福利隔開。
既然農民工在城市裡遭遇種種問題,為何還要義無反顧地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呢?說簡單些,現在不少農村,生產條件落后,生活資料匱乏,種糧致不了富,而城裡卻有不少掙錢機會。說高遠些,每個土生土長的鄉村娃,都夢想著有一片能讓自己出人頭地的天空,而這個夢想很多隻能在城市裡實現,通過公平的環境實現。
農民工的夢想既簡單又現實,就是通過辛勤勞動去創造美好生活。我們並不缺少勤勞品質,也並不吝嗇揮洒汗水,只是渴望能夠得到公平待遇。要讓純朴的夢想生根發芽,僅靠農民工自身遠遠不夠,還需要全社會一道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出台居住証管理辦法,分類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中央的政策,讓我們倍感振奮。相信終有一天,城市的大門會更加開放,夢想也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為農民工作家,著有《中國式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