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出身的陈柏安当上了镇宁县作协主席。当选后,陈柏安一边继续做自己的家政工作,一边忙作协工作。
青年时的陈柏安上了高一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耕作家里的10余亩田地。日子寂寥,他便靠一些文学书籍打发时间。1990年,他因偶然的机会看到纯文学杂志《山花》,看完后,就想写点东西。此后,陈柏安开始尝试写作,并学着向外投稿。1992年,省内一家报纸的副刊刊发了他写的诗歌《星》,并得到5元钱的稿费。
18岁的陈柏安诗作得到认可,创作的欲望更加强烈了。于是,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写东西,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中就写道了深夜。
为了补充知识,陈柏安总在赶集的时候砍一捆竹子去卖,然后到新华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陈柏安说,多年购买,花在书上的钱已经超过了5万元,家里各种书籍已有近万册。
1992年,陈柏安来到镇宁县酒厂当起了搬运工。一年后,他前往广东打工。而无论是何时,他都未曾停止过写作。1996年,陈柏安回到镇宁并结婚,仍然笔耕不辍。
2007年,陈柏安与妻子商量后举家搬到镇宁县城,一家4口租住在城郊低矮潮湿的出租房里,他与妻子到处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008年,陈柏安看中了镇宁县城的家政市场,于是筹谋开办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此后,陈柏安白天和妻子一起外出做家政服务,为人修厕所、抺地板,装电灯等,晚上则继续坚持写作。陈柏安说,家政公司保证了一家人的生活,也使他的创作得到了保障。
2007年至今,陈柏安写了16篇短篇小说。小有名气后,陈柏安受到更多关注。2012年1月,他成为贵州作家协会会员;8月,破例当选镇宁县作家协会主席。目前,陈柏安正在筹办期刊《大瀑布文学》,争取为当地文学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赵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