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她作为一个养女,却服侍养父母几十年,无怨无悔;有人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她却为了照顾养父母,毅然做出招夫上门的决定;有人说,不是亲生父母何必那么辛苦,但在她眼里,他们是自己最亲的亲人。她,就是横村镇龙伏村的邵小娟,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养父母的事迹感动着许多人,村里人都称她为“好女儿”。 1月3日清晨,天下着小雪,气温已跌至零下。邵小娟早早地起床,拿出几个番薯削皮、洗干净,放入正在锅中煮的粥中,为养母张罗早饭。“她牙齿不好,所以粥要煮得时间长一点,烂一点,这样有助于消化。”趁着烧早饭的间隙,她打了一盆热水,到房间里给老人洗脸。77岁的养母双目已经失明,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人搀扶着。邵小娟将一碗热腾腾的番薯粥捧到养母床前,将老人扶起来半坐着开始吃早饭。“妈特别喜欢吃包子,前段时间我就天天到村口的包子铺给她买。后来铺子不开了,我就跑到横村镇上去买,这段时间她又爱上吃番薯粥。” 邵小娟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养父母抱养,虽然养父母生活过得很清贫,但对她视如己出、呵护有加,辛苦地把她养大。“没有养父养母,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在邵小娟的话语里,倾注了她对双亲真挚的感恩之心。 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里,邵小娟把这份感恩之情化在了实际行动当中。养父母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也是邵小娟最牵挂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两位老人,待嫁的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招夫上门。结婚之后,她还是和养父母同吃同住,虽然不富裕但过得也快乐。但发生了一件事之后,邵小娟决定辞去工作。那天,邵小娟和老公去上班之前,嘱咐母亲尽量不要出去。但老人家有时候就是闲不住,摸索着在家里走动,结果走到了家门口,差一步就从台阶上滚下来,幸好邵小娟下班回家,及时阻止了悲剧的发展。 可是,事后想想邵小娟还是心有余悸,再加上养父身体也不好,于是她跟老公商量着把针织厂的工作辞了,多花点心思在家照顾父母,空的时候做点来料加工,补贴补贴家用。 从那时起,邵小娟担起了照顾养父母的重担。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服侍养父母吃饭,然后陪他们聊天解闷。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她总会把养父母搀扶到院里晒太阳、散心。尤其是养父肺炎住院的那段时间,邵小娟更是忙得两头跑,一边要照顾住院的养父,一边还要跑回家给养母准备一日三餐。 邻里禁不住感慨:“日复一日,真不容易。”可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陪伴养父走完了最后五年的人生旅程。养父去世后,养母一直卧床不起,邵小娟更加悉心照料母亲,每天送饭、送水、洗脸、洗脚,从不发脾气,将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面对邻里的称赞,她只是说:“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义务。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只要我有口水喝、有口饭吃,就少不了母亲的,再苦再累我也会好好服侍她老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