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求财问计 >>涉农政策 >> 科技之村 >>正文
科技之风吹到了四马村
2012-3-6
科技之风吹到了四马村
 来源:网络
    2006年4月7日,早春季节气温还是比较低的。我起了一个大早,打着哈欠坐上了前往霞云岭乡四马台村的车。这是我工作之后第一次参加科协组织的活动。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的黄金时期。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在这个关键时期组织了这次四马台科技下乡活动。我心里犯嘀咕,春季正是果农忙着,我们现在才去搞科普宣传是不是有点晚了?

  经过一路的颠簸和蜿蜒的盘山路,我们终于到达了四马台村。到了这里我才发现,四马台村海拔较高,物候比平原晚了至少一个节气。刚一下车,我就感觉到刺骨的寒风吹的我头皮发麻,陡峭的山坡让人看了就望而生畏。我和同事将宣传画板和科普书籍摆放好,然后将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房山区林学会的红旗插到了山头上。这时,各位专家和领导都来了。在村干部的组织下,附近的村民都聚集到了一起。到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搞这次科技下乡活动。原来,四马台往年的果树生产遇到了一些问题,果品产量不高,质量不好,还经常受虫害的侵袭。今天科技下乡就是实地为农民解决这些后顾之忧的。

  简单的介绍完列席的领导和专家后,就是科技实地演练和普及推广。专家组里,我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一个是林业局的老局长张明德先生,一个是我的主管站长穆希凤。张明德先生对大伙说:“同志们,我们知道去年四马台的果树生产不佳,今天我们就是来送技术给大家的,希望能帮助大家把果树生产搞好,把生活水平提高。果树生产,光重视产量是不行的。每棵果树生产能力有限,必须将有限的营养集中到优质果上,所以必须修剪枝条,清除多余的果……”这时,一位老农民站出来了:“不行,不许剪我家的树枝,谁剪我跟谁急!!影响我家收成谁负责!”我一看这架势,不禁为张先生捏了一把冷汗。这可是个不讲理的主,不太好说服的倔老头儿!张先生不慌不忙地说:“不要着急。这就好比你家里经济有限,就那么点钱,养1个孩子能养得很好,要养10个孩子是不是就费劲了呢?”老头儿不吭声了。“果树也是一样,营养是有限的,满树都挂果,结果哪个都长不好,一个都卖不掉。适当的修剪,少挂一些果,留下优质果,都能卖好价钱。哪个划算大家可以算计算计。”群众开始议论纷纷。这时候,年近7旬的张先生拿起了修枝剪,亲自爬到树上开始剪枝,边讲边剪。大伙都担心有危险,几次劝阻张先生下来,但他说:“不行,我要亲自修剪,不然不能说服这些老农民。要让他们真正学到技术。”在场的群众眼睛里都充满了崇敬与感激。连刚才倔强的老农民也觉得惭愧,觉得张先生说的有道理,在树下认真的学习修剪技术。

  在山坡的另一头,穆站长正拿着一节杏树枝给群众讲解病虫害。去年在四马台,杏球坚蚧发生特别严重,几乎每个枝条都布满了蚧虫。严重影响了果树的生产和果品质量,甚至威胁果树的生存。穆站长指着树枝对大伙说:“这种有坚硬外壳的虫子叫杏球坚蚧。普通的触杀药剂对它不太管事,应该喷洒一些内吸性的药物……”“不对,”一个反对的声音说道,“那是瓢虫生的蛋,都是那些瓢虫害的。”大伙扭头一看,一个身材魁梧的农民正站在旁边。我一看周围,确实有很多瓢虫,可是这些都是捕食性的瓢虫,是专门吃蚧虫的天敌啊。穆站长这时说:“大家不要误解,这种瓢虫是蚧虫的天敌,正是因为这里蚧虫泛滥,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瓢虫来这里捕食。那些硬壳并不是瓢虫的蛋,而是蚧壳虫。去年大家打的触杀性药剂没有把害虫杀死,反而把天敌杀死了很多,所以今年春天蚧虫才这么严重。大家来看这个……”说着,穆站长把我们带来的科普书籍翻开,一一地给农民们讲解。教他们识别技术,怎么防治蚧虫,尤其强调了保护天敌的重要性。周围的群众纷纷领取科普书籍和图册,跟着穆站长认真地学起来。一个妇女乐呵呵地说:“还得要到地头学啊,要不是你们来,我们哪知道这些技术啊!”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在场的人都乐了。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用它温暖的胸怀拥抱着这片土地。刺骨的寒风已经小了很多,它已经被太阳的力量所征服,变得温顺了很多。此时,只见一面鲜艳的红旗在风中翩翩起舞……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