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新闻资讯 >>时事新闻 >> 综合新闻 >>正文
莫言 诺贝尔奖
2012-10-11

莫言 诺贝尔奖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田颖)诺贝尔文学奖在其百年历史中未曾授予中国籍作家,不难想象“莫言成为夺奖热门”这样的新闻会在中国引起轰动。

  如此猜测始于法新社此前一则报道,报道称在瑞典博彩公司猜测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表上莫言排在第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紧随其后。

  消息传来,中国互联网上立即展开热烈讨论,有人为之欣喜,有人表示悲观,还有人呼吁不必在意这一奖项。专家认为这条新闻引发的热议反映民众期待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关注。

  文学杂志《收获》副主编程永新认为,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文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巨大进步,他们希望得到认可。

  译林出版社综合编辑部主任王理行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进步体现为愈加自信。“目前,一批颇具实力的中国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都已大大增强。”

  莫言作品便是如此。作为莫言的朋友,程永新说:“莫言在农村长大,对中国乡村文化非常了解,并且他对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人性都有独到见解。”

莫言 诺贝尔奖

  钱钟书在世的时候,慕名拜访他的人甚多,他大都坚辞不见。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马悦然也曾来拜访,钱钟书见了他。

  马悦然是董仲舒研究专家,钱钟书和马悦然曾经交好过。王元化先生在《1991年的回忆》中记载,1980年,经钱钟书先生介绍,他认识了马悦然,“当时钱先生曾向我说,我不会把不相干的人介绍给你,这个人是不错的。当时马悦然还不是瑞典皇家文学院的院士”,可见,马悦然当时在钱先生心里是有一点小位置的。但是,马悦然当了瑞典文学院院士以后,钱钟书先生就不再理他了,而且还说了句令人忍俊不禁的话:他的董仲舒是研究不下去了。

  钱钟书对来造访的马悦然一面以礼相待,一面对其说出了一番言辞十分犀利的话来:“你不就是仗着我们中国混饭吃的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说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说实话,你有投票表决权吗?作为汉学家,你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那种烂译文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一定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的作品为什么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这有道理吗?”

  后来法国人曾在巴黎的《世界报》上力捧钱钟书,说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钱钟书莫属,只有钱钟书当之无愧。钱钟书对这样的褒扬并不买账,他迅速作出反应,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奖委”的误评、错评与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

  《文艺报》也刊文说,钱钟书认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危害还不如诺贝尔文学奖的危害为甚。此语之俏皮,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其实,这句妙语的首创者并非钱钟书,而是世界大文豪萧伯纳先生。

  1985年冬,出生于泉州的荷兰籍著名华人作家林湄女士通过关系,在北京采访了钱钟书,钱钟书称采访者“瓮中捉鳖”。当林湄问到诺贝尔文学奖时,钱钟书问他们是否知道萧伯纳的话。他以《围城》的诙谐调侃:“萧氏说‘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当然,萧伯纳自己后来也领取这个奖的……”

  采访后,林湄写了一篇《“瓮中捉鳖”记———速写钱钟书》的文章,在香港《明报》上发表。不久,《香港文学》摘录了钱钟书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文艺报》又综合几家报刊的说法,于1986年4月5日在报眼编发了新闻稿。

  《文艺报》在此报道中将大胡子萧伯纳说过的“诺贝尔设立奖金比他发明炸药对人类的危害更大”一语,说成是钱钟书的话,其实是移花接木,是不该发生的文字失误。

  相关阅读:

  20余头猪逃跑

  双节长假旅游总收入创历史新高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