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村官动态 >>村官动态 >> 农民呼声 >>正文
[百乡万户调查]伊通“培肥地力”呼声高
2012-2-27

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 本报记者 阎红玉

  2月8日~17日,记者随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简称伊通县)调研时,听到农民呼声最高的是“培肥地力,让土地增强可持续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伊通县靠山镇姜家村农民白忠利感慨地说:“我们现在吃的是子孙饭,如果再不培肥地力,轮到子孙辈种地时,地里就不能再打粮食了,可能连草都长不出来。”白忠利说,“10多年前,地里的暄土层还很厚,下过一阵雨,不长时间水就能渗下去,现在由于不停地往地里增施化肥,土地都形成板结,下雨的时候,雨水要很长时间才能渗到土里,水排不出去,时间长了庄稼的苗根就会腐烂。现在,为了让土地多打粮食,就多给地里上化肥。我们也知道,使用化肥久了,地力就下降,到最后就打不出粮食来了,但不施化肥不行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谈到为什么不增施农家肥来解决土地板结的难题,村党支部书记陈树国算了一笔账:一公顷耕地大约需要35~40立方米农家肥,到养殖户和养殖小区拉肥时需要交钱,自己还得雇钩机和人员装车。运费也是一笔钱,一个四轮拖拉机一次能装2.5立方米左右的农家肥,一公顷地的运费就得2500元~3000元。农家肥拉回来还得兑土和发酵,这还需要场地和黑土资源,农家肥要是不发酵直接上到地里还会把庄稼苗烧死。细算起来,农民施用农家肥不比使用化肥省钱,农民施用农家肥费工、费时、费钱,需要场地和黑土勾兑。所以,现在农民施用农家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靠山镇靠山村河沿屯与姜家村的状况相反,这个屯养殖户多,很多农家肥运不出去。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启说:“我们村里耕地少,养殖户多,由于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在家里搞养殖的都是老弱者和妇女,积攒下的农家肥往地里运输是个难题。一是干体力活就得花钱雇人,而且人员还不好雇;二是往地里送肥就得用四轮车送,现在柴油这么贵,农民舍不得花钱送肥;三是农家肥需要发酵才能给庄稼用,这需要时间和场地。”高启建议,增施农家肥国家能不能出台优惠政策,用政策激励农民增施农家肥,对农户增施农家肥给予一定的基金补贴。

    跟随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一同调研的吉林省农委总经济师杨树玖介绍,增施化肥不是培肥地力最好的解决办法。目前,吉林省在全省开始推广玉米宽窄行休闲种植、秸秆还田、深松深翻、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等措施培肥地力,这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需要政府的引领和政策扶持。

 
稿件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责任编辑: 刘菁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