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村官”》大型公益活动5月在北京启动。昨日,作为该活动在云南的独家联动媒体,由云南省委组织部与《云南信息报》社“寻找最美村官”报道小组组成的10位代表从16位云南“最美村官”候选人中推荐3人,作为云南区推荐候选人报送北京《寻找最美“村官”》活动组。
寻找最美“村官”活动5月在北京启动,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云南共有16位德才兼备、有责任感的美丽村官入选初评名单,本报对他们的事迹均进行了采访报道。
昨日下午,由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温培斌、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管理处副处长龚柏亲、云南信息报社副社长周斌等共同组成的10位推荐代表,在深入了解16位候选人的事迹后,一致推选出“大难当前先救民”的村支书杜良、“大旱下背水送村民”的80后村官潘志艳和“照顾非亲非故的五保老人十六载”的布朗族汉子李明付作为为民做实事的典型美丽“村官”。
事迹回顾
杜良:大难当前 救民为先 痛失母亲
(男,白族,大理洱源县起凤村党总支书记)
去年8月6日,洱源县凤羽、炼铁等乡镇突降暴雨,引发特大型山洪泥石流,导致凤羽镇铁甲村、炼铁乡新庄村等部分村庄房屋倒塌。杜良立即安排组织村组干部、党员投入抢险,并冒着大雨挨家挨户把乡亲叫醒,紧急转移、搜救群众。他一个人就救出老人和儿童20多人。
在灾难降临安置百姓的同时,杜良的妻儿和年迈的老母亲尚未脱离险情,老母亲最终遇难。作为村支书,杜良强忍伤痛,继续配合县、乡各级相关部门进行恢复重建工作。
潘志艳:徒步十余公里 坚持背水送村民
(女,汉族,会泽县马路乡旁官地村村委会主任)
“80后”潘志艳2009年大学毕业后被选聘为会泽县马路乡旁官地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如今已是会泽县马路乡旁官地村村委会主任。
潘志艳任村官的3年正是大旱的3年,马路乡遭遇严重干旱,旁官地村下大箐村民小组原有水源点全部枯竭,村民喝水要徒步10多公里。
得知村里的赵德刚老人用水紧缺后,潘志艳决定每天为老人背水25公斤。她4个小时才从山下的牛栏江边“爬”到村里。为让更多困难群众有水喝,她坚持背水,还把全乡12个大学生村官动员起来,组建大学生村官背水小分队。
李明付:接五保老人回家 悉心照顾十六载
(男,布朗族,临沧市双江自治县邦丙乡南协村民委员会主任)
李明付是临沧市双江自治县邦丙乡南协村民委员会主任,他对村里的五保户老人李尼怕一直照顾有嘉。
1997年,当村里提出要把因高龄无力自理的李尼怕送到县城敬老院时,尽管李明付自家也很拮据,他还是按照老人的心愿把他接回了家。今年2月,82岁的李尼怕去世,李明付按照布朗族安葬父辈的风俗习惯安葬了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