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吴雪芳,个子娇小,为修建村委会办公房,却和男人一样肩挑背扛;她个性要强,为村民修路,却四处求人练就了一张“厚脸皮”;她敬老孝顺,为建活动中心,却让出自家利益,气病了自己的母亲;她思路创新,为村民解难,却把委屈压力留给自己;她喜欢韩剧和范冰冰,最大愿望是休息时在家安静地陪陪女儿,畅快地大睡一场;这就是蒲江县大兴镇米锅村的女支书吴雪芳!
声称自己是“脸皮厚”书记
过去,米锅村的路让百姓吃尽了苦头。农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资料拉不回来。柑橘的价格比市面低一半,仍无人收购;生猪出栏,由人抬出去卖,耗时耗力。米锅村2组的代守俊曾经拿自行车驮柑橘出去卖,半路上翻了车,柑橘撒了一地。他气极了,把自行车推回去,吊在房梁上打了一顿。
“我要发挥‘脸皮厚,眼勤、嘴勤、腿勤’的劲头,帮村里把断头路、翻水桥、办公室和活动中心修好。”2005年,与妙音村合并后的米锅村选举新班子,吴雪芳同四个工作经验丰富的男同志一起参与村支书竞选。出人意料,这个唯一参选并宣称自己“脸皮厚”的女党员竟高票当选为米锅村支部书记,她务实的态度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然而,兑现这些承诺让个子小小的吴雪芳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了修建村活动中心,吴雪芳家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原来,村里没钱,在征用地基时,大家都认为5000元一亩的补偿费太低,不愿意拿地出来。吴雪芳就将自家已栽上茶的5分责任田以2000元一亩作价让了出来。她的母亲又哭又闹,气得住进了医院。吴雪芳又气恼又担心,反复做工作,老人的思想才慢慢通了。
筹钱过程、修路过程是艰辛的,但吴雪芳都一一挺了过来。钱不够,她就“厚着脸皮”跑领导、跑县上部门、跑乡镇,多方筹措、到处“要钱”。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不放弃。6年多来,共筹措资金460多万元,新建桥梁2座、水泥路21公里、碎石路18公里,为老百姓开通了发展和致富的道路。
过去,妙音村和米锅村之间有一条河叫西门河。由于没有桥,村民来往、孩子上放学都是涉水而过。2007年,不仅建起一座15米长的便民桥,连桥两头的路也修好了;这一年,通往六组的2公里多盘山路开工。这项挖山开路工程历时两年半。为节约资金,吴雪芳长期带头在工地上干,使她家的茶叶错过采摘时间,全卖不上价;这条路必经的西门河是县城饮用水专用河道,她多次与县级相关部门联系,直接找分管副县长协调,既解决了设计等问题,又要回3万元架桥资金。全村群众都知道,为了这条路,吴雪芳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是她很坚强,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自己悄悄捂在被窝里痛哭一场,第二天工作照干不误。吴雪芳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实干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品格,让村民一下子对这位女书记刮目相看。
信奉“一诺千金”的书记
面对记者,吴雪芳平静地说:我历来做事,都是先有打算和计划。承诺的事,必须按时兑现,否则就是言而无信。矛盾基本处理在萌芽状态。中央联席办副主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王石奇率调研组莅蓉视察时,专程到米锅村实地调研了“一承诺两代理”工作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很有借鉴意义。
“一诺千金”是吴雪芳信奉的格言。从她2005年当上村支书起,就带领班子按“当年承诺、当年兑现”的规则行事。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吴雪芳感到,非常有必要将其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于是,诞生了后来辐射整个蒲江的“一承诺两代理”创新机制。简单来说,“一承诺”是公开向村民承诺要办成哪些事。年初承诺、年底兑现;“两代理”:一是便民代理,二是信访代理。
“我历来做事,都是先有打算和计划。承诺的事,必须按时兑现。否则就是言而无信。”吴雪芳说,开展“便民代理”后,就不用群众跑路了;至于“信访代理”,主要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让矛盾出村。
米锅村五组的叶国兵告诉记者,为了儿子的户口,他曾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趟。眼看孩子要上学了,户口还没解决,怎么报名啊?他心急如焚,但是因为从没办过这类事,“程序呀证件呀都不懂,每次不是差这样就是差那样,到头来还是没办成。”
叶国兵的无奈,吴雪芳看在眼里,她把这类事情都看作“分内事”,积极帮助叶国兵整理资料报户口,同时帮他跑腿送材料,事情很快有了结果:孩子户口办上了。对叶国兵来说十分复杂为难的事,熟悉办事程序的吴雪芳几下子就解决了,这让叶国兵心里很感激。
这几年,米锅村全村无一例集体上访,无一例越级上访,无一例重复上访,无一例非正常上访,还因此在2009年被评为全县村(社区)中唯一一个群众和信访先进单位。当年8月,中央联席办副主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王石奇率调研组莅蓉视察时,专程到米锅村实地调研了“一承诺两代理”工作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很有借鉴意义。
“男子汉”式的“带富书记”
偷伐当地林地木料的人曾经打电话威胁她:“少管闲事,再管就把你剃成秃子!”可吴雪芳依然坚持。米锅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眼中的“慈禧太后”变成了“干练、泼辣,比男同志还强些”的吴书记。
带领群众致富,要有头脑,更要有胆量。
蒲江县确定的产业总体规划是以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推动生猪、茶叶、水果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米锅村有种茶的历史,但过去的茶树品质不好,价格一直上不去;以前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原因,全村产业发展滞后,始终低于全县及全镇水平。
吴雪芳上任后,经过多方学习、调研,大胆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她带领群众大力实施茶叶、柑橘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了翁茶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当时,有些人觉得吴雪芳太独断,甚至在背后传她在米锅村“一手遮天”,要当“慈禧太后”。那时,吴雪芳委屈极了,女儿丽红看不过眼,劝她丢下这摊子事别管了,“挣的是卖白菜的钱,操的是卖白粉的心,还要受那么多气,犯得着吗?”可要强的性格由不得她放弃。每次受了气回家,她就狠命地做家务,扫地、抹桌子、整理东西,累出一身汗,气也就消了。
随着一项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米锅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成标准化茶叶基地3500多亩、标准化茶桂混植园200亩、优质柑橘基地1500多亩、标准化养猪场1个,初步形成以茶叶为主,生猪、柑橘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雏形。全村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650元上升到7180元,由一个市、县级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县先进村、典范村,大家都说,吴雪芳干练、泼辣,比男同志还强些。
为了看护村里的林地,她常常步行4公里路爬到山上去抓那些偷伐木料的人。有一次,偷料人的货车被缴了,他们找人打电话威胁吴雪芳:“少管闲事,再管就把你剃成秃子!”可吴雪芳依然坚持。“他们也是为了生活,都不容易,但林地是我们村的集体财产,我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就必须管理好。”谈起这件事,吴雪芳有些不好意思。在她的坚持下,米锅村偷采木料的情况明显减少,两片林地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近3万元的收入。
舍小家为大家的书记
为了让村民住进集中居住新型社区,米锅村的某些问题被领导批为:耍群众尾巴。回来开村委会时,吴雪芳说着说着就哭了:现在群众不理解我们,领导也不理解我们,我们这么不容易……哭过之后,吴雪芳一抹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中去……
2010年,米锅村被确定为成都市土地综合整治21个示范点之一,居民点规划占地115亩,计划安置424户、826人。
对吴雪芳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2010年5月26日,米锅村召开第一次群众动员大会后,居民点建设用地调整难、建房农户旧房拆迁难等问题相继暴露,部分群众认为土地调整补偿标准过低,不愿支持配合。
为了这件事,好强的吴雪芳挨了训,当地县级相关部门一位领导甚至在大会上点名批评米锅村“耍群众尾巴”。回来开村委会时,吴雪芳说着说着就哭了:“现在群众不理解我们,领导也不理解我们,我们这么不容易……”
哭是哭,工作还是要做。“参加工作20多年来,这可能是横在面前最陡的一道坎了。”针对暴露的系列问题,吴雪芳一方面先后组织召开六次群众大会,带领村社干部走家串户深入宣传居民点建设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号召干部做表率,她带头将自家11.57亩土地调入规划区,报名进居民点建房,率先按规定拆迁自家住宅。吴雪芳的一系列举措,很快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广大群众由怀疑到信任,从消极抵制到主动报名进居民点建房,此项工作顺利推进。通过集成运用统筹城乡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如今已经建成一个充分体现“四性”原则、布局错落有致、建筑与环境协调的现代川西民居新村,首批165户农户、526名群众入住新居,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能做成这样很不容易。”米锅村7组的罗振娥告诉记者,为了修建集中居住区,需要征用13户农户的土地,“村里人没什么文化,急起来荤的素的什么都说得出口,吴雪芳一个女人家,挨家挨户做工作,很多时候是被骂出来的。”几年前,吴雪芳在选举中把当时的妇女主任罗振娥“顶”了下来,罗振娥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跟吴雪芳说话,在村里见了面也绕道走。“过去的事就不说了。老实讲,我没想到她能把工作干成这样。村里遇到个能干的带头人不容易,她做到了,我心服口服!”罗振娥大度地挥挥手,她家的地这次也被征用了,失去土地的她参加了村委会开办的技能培训班,准备在家里做绢花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