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村官动态 >>村官动态 >> 村长之声 >>正文
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
2013-5-27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当前,经济、文化等已趋于世界化、无国界化。广大青年面临着经济发达、利益优厚的国外环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内建设的抉择,该如何选择、如何定位自己的远大理想,都要看广大青年心中是否装着祖国、装着人民、装着中华民族。
  最近关于一名厦大经济学院的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的微博,被人们疯狂转载,微博内容为“政和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之后,批驳甚至批判似的文章,也确实火了一把。对此,笔者并没有诅咒该博士,冷静思考后不禁问道“人才为什么不到基层去,基层为何难留人才?”
  从物资到投资,再到人资,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依赖的要素。当今世界,谁能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竞争中把握先机。
  “黄金屋,颜如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曾经的基层,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正是这些可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蜂拥至此,创业掘金。 如今,当矿产资源被掏空淘尽,当环境污染从城市转向农村……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生活成本高涨、教育资源匮乏、政策严重滞后……基层“黄金屋,,颜如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否魅力依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现实地道出了基层人才留住难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人才总往城市、往高层跑?这其实恐怕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从“接受教育是自我投资”的观念来讲,书读的越多,自我投资的成本投入越大。在目前情况下可能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在大型事业单位、部委集中的一些地方都是大城市,当在教育方面自我投资成本高的时候,更多人愿意在大城市工作,他们认为在那儿可以直接兑现成本,实现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平台更高,空间更大。
  与此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大战”早已在广阔农村打响,伴随“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程的实施,一批批大学生村官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大地。;这潮水般涌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会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又像潮水一般渐渐退去?
  显然,我们基层,正面临人才难引与人才急剧流失的尴尬。今天的人才稀缺,就是明天的发展落后。人才流动的背后,附带着资金、技术、先进制度与管理模式的流动,而人才、资金、技术、机制,正是经济腾飞最重要的要素。
  记得去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特别提到,“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对广大青年的殷殷期待,发人深省,激人奋进。
  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七一讲话,回顾九十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总揽全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80后青年党员指名了方向,让广大80后青年党员在增长政治理论知识之余,还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党员努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步入 “90后”。 也许,90年岁月,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相当高龄。而作为一个政党——有能力,有魄力,有魅力,有向心力,有号召力的中国共产党,90岁还正年轻,正朝气蓬勃,正如日中天,正灿烂辉煌。
  今天的“80后”青年,有锐气,有勇气,更有正气,有精力,有毅力,更有活力。作为“80”后,我们宣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肩负党的使命,不负中华民族的重托。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总书记接着引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话:“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而从中国共产党建党看,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一个政党来说,青年兴则党兴,青年强则党强。总书记要求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而且,他还深情地提到: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这是对广大青年的殷殷期待,发人深省,激人奋进。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他号召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现在,在我们年轻干部队伍中,很多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他们大都有文化,有知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尤其是缺少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的磨练。针对这一现象,近几年,我国大部分省市都采取各种形式,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打造成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强基工程”,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我们都要用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号召,勤奋工作,服务任职村。
  也正因为如此,全国29万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带着真诚的感情去,在与基层人民群众的接触中,体察到了群众的疾苦,真心帮助群众亲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向他们取了经、学到了经验,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做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培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就拿任期已满或将要满的村官来说,任职以来,他们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付出了许多艰辛与汗水,不过与此同时,他们逐渐掌握了与人进行沟通的一些技巧,逐渐克服了性格上的弱点。在丰富认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品质和意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砺和锻炼。在村官工作期间,他们常常早出晚归,或是在烈日当头下开展各种宣讲,或是在毛毛细雨中进行调查;这些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历练。他们始终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我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去感受实践,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两年村官生活,感受颇为丰富,实践中的累,辛苦已经不算什么了,关键是这一路走过,在村官生活中磨练了许多,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践中:其实事无大小,只要认真了,凡事都有可能成真!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做人要谦和一点,大度一点,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才能多一点微笑。
  曾经一句“到广阔的农村去,那里大有作为”,鼓动了千百万年轻人的心,使他们投身农村。然而三四十年后,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的微博,正在受到人们激烈而痛苦地探讨。三四十年前去农村,其实是一次理想主义的集体动员的结果;而今如果再去农村,更多的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怎样才能让这种仍掺杂着理想主义的选择更少痛苦呢?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公共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调……究竟要不要献身农村?人才如“候鸟”,最重要的莫过于“安居”与“乐业”,哪里气候适宜,就飞往哪里。
  在越来越关注基层建设的今天,在越来越现实的社会,基层人才培养问题、留住人才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说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是享乐思想作祟,那么大学生到村任职却是奉献精神使然。 号召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下基层、到农村,必须让他们看到扎根农村的希望所在,而不是将其当作就业的临时缓冲。我们在否定女博士的微博言论的同时,我们要更加肯定大学生村官的不容易,要确实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参照重庆模式,留住这来之不易的人才。(作者系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纳么田村大学生村官)
本篇文章来源于“大学生村官网” 原文链接:http://www.54cunguan.cn/pinglun/duikang/2012/0813/35971.html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