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最近很郁闷,他有个儿子从上小学到现在大学要毕业了,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一提起关于各家孩子读书学习的事情,老郭向来是这个话题的权威发言人。人人都可以从他脸上看出他儿子带给他的骄傲。今年儿子就要从重点大学毕业了,按照老郭的意思,儿子应该继续读研,然后读博,供孩子学习他老郭义不容辞,何况他还有不错的经济实力,更何况儿子的学习能力确实不一般,只要儿子读书全家人都可以非常开心的。可是这个一向很听话的儿子越来越翅膀硬了,自己开始有想法了,而且说服起他爸妈来还一套一套的,用儿子话说,过了18岁,还靠着父母的血汗钱把书读来读去,拿读书当借口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还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那样才是最大的没有出息。老郭儿子说他不想再继续这种状态了,他想创业。
当孩子说出这个想法时,老郭气得差点没当场晕过去。他第一次那么严厉,脸色铁青地斥责儿子没有出息!说他简直就是上不了台面的没用东西!只读过一个本科就够了吗?现在的本科生简直跟大白菜一个价,一样地多又烂,现在他有这么好的条件,有父母这样全力支持他,他还不知道把握。一个本科生创业,赚了大钱也是土财主,瞎猫碰着死老鼠所得的暴富,何况哪有那么容易让他赚的钱,简直异想天开!劳碌命!……儿子被老郭这样暴贬一顿,索性什么都不跟他说了,儿子也开始郁闷了。于是爷俩来到我们咨询所,要我给评评理。
是呀,究竟谁更有理,谁对谁错了呢,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思考中,有些人还会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就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作为旁观者,我们不难看出老郭的儿子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可以说这是个难得有出息的孩子,跟他的学习能力一样优秀得可以让老郭继续骄傲。跟同龄孩子相比这个孩子有主见,能够感知他人、体谅父母,有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他对自己也比较自信不畏惧去参与社会,去经历风雨。也许在父母的眼里,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是孩子,都不如他们知道得多、经历得多的,于是很多有主见的孩子被压抑了,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一点点地被销蚀磨灭掉,他们再怎么优秀也超越不了自己的爸妈,索性一些孩子低迷了,破罐子破摔了,就打定主意一辈子听妈妈的话、依靠父母过日子了。
而老郭的苦心呢,谁说他说的话没有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这一代人信奉过的,真的很难更改,更何况现在的本科生真的快跟解放前上过扫盲班、等同于认识几个字的人了。要想做人上人唯有读研读博,有条件再读读博士后,学历总得比大多数高一截才会更有优势,也就有了安全感嘛。
因此总的来说爷俩都是对的。于是如果这爷俩能够首先大前提认同对方也是对的,不要非白即黑,我对你一定错的对立关系对话,这个毕业后的规划就可以规划得很好的。比如老郭如果先理解孩子,肯定过他后,老郭是不是就可以将话题再进行得深入一些,了解下儿子想创的业是怎样一个业,看看他是否有比较详细的计划和操作步骤,多从孩子角度去鼓励他的个人想法,当遇到孩子迷茫的空白点时再进行循循善诱地引导他那时该怎么办?在这一点上做家长的真的应该学习韩寒的爸爸,那个韩爸爸为什么那么相信他的儿子,尽管他儿子当时的学习成绩真的不怎么样,那个儿子后来也为什么那么出类拔萃,那么自信,其实这是他们父子俩的聪明才智。
相反,更多的家长跟老郭一样,都不自觉地采取高高在上,首先质疑孩子的对立态度,这样怎么能让一个年过18岁的大男孩那么容易屈服呢,别管你老子说得多么有道理,大孩子这时候往往更容易沉浸在想证明自己独立人的思想漩涡中。老子越气势汹汹,孩子越想逆反,如果一旦不反了那么这个孩子也距离懦弱自闭不远了。一个大孩子连表达自己心声,逃脱父母控制摆布,逆反父母强势的胆气都没有,你还真以为这样的孩子有出息?这样的孩子会有创新精神?创新不就是创从没有的才叫新吗,创新不就是突破嘛!
把书读到‘后’以后,不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用到社会实践中吗?老郭的儿子先行开始生活和实践,不久以后他会积累各种相关经验把自己的人生料理得更好,这不就是殊途同归嘛。何况,儿子这么年轻,如果有必要他还照样可以重新回来读书的,到那时他对读书也许会有更多的珍惜了吧,至少要比如此这样强制他继续学习要好很多。因此,所谓孩子是否有出息,请不要这么随意,过早地盖棺定论。但凡有出息的孩子首先需要相信自己,有自己的主见,敢于突破一些坚持自己时遇到的困难、束缚等,就像当年俞敏洪想从北大出来办英语班时,他母亲拿自杀来威胁他,可是他呢,最终还是出来了,当然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母亲真的去那样做,现在他母亲以他为荣。总之,做家长的如果能够坚持成就孩子的自信,这样的孩子才更容易成功也才会真的有出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