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也在两会上回应,对马航MH370的搜寻还在进行中,目前中国民航部门正在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建立共同合作搜救平台,“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现在还是没有放弃的”。
MH370像一个谜,消失在大洋深处。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一年。尽管已被推定坠毁,但人们、尤其是家属依然不希望它就此沉没。在过去一年中,中方派出了史无前例的海上搜救力量,动用了包括21颗卫星、19艘舰船、13架飞机,2500多人员在内的众多搜救资源。
搜寻,不断地搜寻。从最初的一线希望,到后期的一丝慰藉。寻找MH370,不仅仅是对这场最离奇空难的交代,也迫使人类踏上探索未知深海的又一次旅程。
一年过去,“马航”依然失联,搜救仍在继续。
1 远洋寻踪
没人能想到,马航MH370会突然消失,失联至今。
2014年3月8日,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宣布失联,机上239个生命通过互联网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卫星、声呐、水下机器人、空军力量、深海舰船齐齐出动……最多时有26个国家参与搜救,却至今没有答案。
最初,人们相信很快就能找到MH370。失联当天下午,越南海上搜救部门就提供了飞机“最后”失联的坐标——位于北纬6度56分、东经103度35分的泰国湾。
3月9日,越南海军称在马来西亚和越南交界海域发现油污和碎片,更让人们满怀希望,如果油污真来自失联航班,很可能是其在海上迫降时为减轻重量所投放的。而如果马航迫降成功,机上人员就仍有生还可能……
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的搜救力量开往泰国湾及相关海域,海陆空立体展开地毯式搜寻。却最终一无所获。
首个抵达泰国湾的中国舰船是南海救助局的“南海救101轮”和“南海救115轮”。借助雷达、望远镜等设备,搜救人员24小时昼夜不间断值班搜寻。高达5、6米的海浪、热辣辣的太阳让搜寻者头晕恶心。
油污带、救生衣、泡沫板、塑料桶……一次次打捞漂浮物,一次次换来失望。
方向不对的努力注定“徒劳”。不久,搜救人员被告知,飞机通信系统可能被人为关闭,飞行线路有过更改,可能曾经掉头南飞……搜救航线不断更改。各国提供的新线索令马航的搜救区域不断向南扩张,从泰国湾到孟加拉湾,从巽他海峡到马六甲海峡、再到南印度洋……
而一次次“无法被证明与马航有关”的“发现”、真假难辨的信息甚至“乌龙”,都让马航的搜寻变得越来越复杂。
3月24日,马航失联16天,尚未找到任何确实的蛛丝马迹。马来西亚政府依据英国机构对失联航班飞行弧线的分析,宣布客机终结于南印度洋。
此后,找到黑匣子、缩小搜救范围成为解开航班失踪之谜的关键。黑匣子通常能够发射信号30天,留给搜寻人员的宝贵线索时间已经不多。
4月5日,中国和澳大利亚搜救船发现疑似黑匣子信号,但后搜寻无果。
4月28日,澳大利亚总理宣布搜寻进入新阶段:由于航班失联日久,已不太可能在海面发现残骸,下一阶段将重点转入水下。
飞机被认定最有可能落在澳洲城市珀斯西方约1600公里处、1块约6万平方公里广的海床,搜索工作最快可能在2015年5月结束。
2 海上60天
在平均水深超过4000米的南印度洋上,搜救的船只犹如汪洋大海中的树叶,漂荡着。日复一日的扫测、一寸一寸的探寻,却始终收不到“马航”的讯息。
因为失联航班上有154名中国人,中方也派出了史无前例的海上搜救力量,近一年的时间里,动用了包括21颗卫星、19艘舰船、13架飞机,2500多人员等搜救资源。
真正的搜救过程是漫长甚至枯燥的。
恶劣的海洋气候,数十天远离大陆的孤独、遭遇海盗等不可测因素,都考验着搜救人员的身心。
南海救助局应急队员叶惠光用“微记事”的方式记录下了搜救者的心理转变。
3月8日,“搜救第一天,备车的号角吹响,此行可能异常艰辛,开工哪有回头箭。”
3月13日,“我对时间已经没有了概念,我们也渐渐进入了疲劳期。真的急需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来驱除心中的劳累。”
3月14日,“‘海巡31’号通过水下声呐测到了一个海底可疑物体,要求潜水员下潜探摸。我下水进行了探摸,证实是当地渔民的捕鱼布置。我为‘失败’而高兴,希望马航MH370平安降落在一个暂不为人知的地方。”
3月21日,“刚穿过了赤道,进入了茫茫的大海中,海天根本没有清晰的分界线。新闻上说澳大利亚发现可疑物,对于我们可能使自己更清醒点,但对于家属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
3月30日,“马航失联搜寻进入22天了,‘南海救115轮’已航行5000多海里,20多天走了过去3年的路……
日复一日无惊喜的常规搜寻,遭遇“海盗”甚至都成了打破平静的小“插曲”。
搜救船在跨越赤道、前往南印度洋之际突然收到熟悉的“乡音”,“中国船!中国船!前往印尼方向去的哥们注意了,那边的海盗很猖狂,我们的船前天晚上被偷东西了。”
受“兄弟”船提醒后,搜救船将每晚防海盗的人数从2人增加到4人,扫海探照灯不时调整射程,警示海盗……
漂浮在海上最大的感受还是无边孤寂。“一个月来几乎没有看到过陆地,到了南印度洋甚至飞鸟都难得一见,就连卫星网络都进入了盲区……而搜寻却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5月11日,中国海上救捞队伍相继抵返,与搜救失联客机的任务暂告一段落,他们一共在海上漂浮了超过60天。
如今,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雇佣的4艘深海舰船仍然在珀斯以西的海域按计划搜寻。中国的海上搜救专家也一直参与着澳洲联合搜救中心的搜救工作。
3 意外收获
MH370大搜救“徒劳无果”令人丧气。似乎是为了提振“士气”,《美联社》日前总结了搜索中取得的一些“意外收获”。
首先是绘制了新的海底地图。因为飞机被认为在海底坠毁,科学家们一直在绘制海床地图。他们利用小型水底工具采集到的声呐数据,绘制出了相当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面积大小的海底区域地图,并发现了一些此前不为人知的壕沟和水下山脉。
有了更精细的地图,科学家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哪些地区更容易受海底地震的影响,从而预测海啸。
对海床地图的绘制和分析还将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了解几百万年前地壳变动的情况。
此外,MH370失踪后,提高飞机跟踪频率已经成了共识。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民航组织已提议,飞行航班应每隔15分钟更新位置数据。该规定预计从2016年11月开始实施。
当然,MH370的搜救也反映出更多问题,比如卫星图像为何不够给力?“黑匣子”数据为何没能实时上传备份?
而对于中国的海上搜救力量来说,经历了历时最长、距离最远、挑战最大的一次搜救,除了实战经验,也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智广路主任曾在内部会议上总结:“通过这次事情我们也跟有关部门提出来这种需求和建议,下一步怎么样去加强我们国家整体的海上搜寻救助能力,特别是对这种远海、深海、陌生海域的水上、水下搜寻设备和能力建设……”
失联一年。MH370还没有消息,但搜救尚未结束。
2015年3月4日,澳大利亚领导人否认“停止搜寻的讨论”,称仍对找到失联飞机持谨慎乐观态度,目前对优先区域的搜寻已经完成了40%。“如果对优先区域的搜索全部完成飞机仍未找到,那么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可能还有其他国家将讨论下一步如何行动。”
3月5日,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也在两会上回应,对马航MH370的搜寻还在进行中,目前中国民航部门正在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建立共同合作搜救平台,“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现在还是没有放弃的”。
MH370最终能不能被找到?还是一个谜。
仍然有家属期冀着,失联的飞机只是降落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岛上,就像美剧《Lost》里一样,亲人依然活着,带着笑容奔跑在夕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