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逸凡

薛逸凡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欧兴荣)日前,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并附文“只是需要有一张来装个正经”,“合影哦”,引发了网友关注而走红。网友纷纷留言“一个人的寂寞的谁懂?”“酷毙了!专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这连逃课都没法逃”....
据其所毕业的北大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介绍,“这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个只有一名学生的专业。差不多是每个年级有一个人,还有的年级是零人。”
薛逸凡同学也在社交网站写道,“如果排除该专业第一任从生科方向转换古生物方向的学生,排除第二、三任中途转入元培的学生,排除第五任马来西亚籍古生物专业学生,我作为该专业的第四任,可能是唯一一个始终由元培培养出来的本专业学生。”
据了解,薛逸凡同学中学就读于北京十一学校,系该校六年一贯制“二·四”课程实验区的学生,2010年曾入选海淀区高考考生照顾加分名单(照顾类型:单科优胜、获奖学生),其简介挂在“北京十一同学会”网站上,作为“优秀校友”展示。
事实+
古生物专业人才后备不足
古生物专业涉及的面不宽,属于专家型的学科,对古生物的研究工作持续时间长、投入大,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古生物专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有:生物学方面,它可以研究从现代到古代生物的反演过程,完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定程度上为推测提供验证;地质学方面,能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最重要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其他还包括古环境学、古地理学等很多学科。
我国古生物人才培养的顶峰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3所高校都开设有古生物的本科专业,每年培养出约100名学生。但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之后,我国报考古生物专业的人才急剧减少,即便是该专业毕业的人才也大量流失,很多高校甚至取消了该专业。
如今,我国古生物学科人才队伍严重萎缩,新老交替的人才断层问题特别严重,后备人才明显不足,很多地勘单位更是出现了“无人能做古生物工作”的尴尬局面。(腾讯新闻综合中国矿业报报道)